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十洲高会”仇英特展启幕: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收官之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房卫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5年11月8日下午,“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开幕式在苏州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是自2012年起苏州博物馆举办的“吴门四大家”系列学术展览的最后一场,继“石田大穰”之沈周特展、“衡山仰止”之文徵明特展和“六如真如”之唐寅特展之后,仇英特展进一步展现明代中后期,吴中文人之间的交游往来,为再现那一段苏州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铺陈出最后的篇章。

  众多中国文博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嘉宾包括支持该系列学术展览的二十余家文博机构的馆长代表们,分别是: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娄玮、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吉林省博物院院长李刚、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安徽博物院院长朱良剑、天津博物馆副馆长钱玲、青岛市博物馆馆长隋永琦、扬州博物馆馆长徐忠文、南通博物苑副苑长钱红。

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致辞

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致辞

  据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介绍,仇英流传存世作品较少,苏州作为仇英故里,遗憾的是至今未有他的藏品,所以此次仇英特展经过近一年的周密筹划,成功汇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等国内外12家文博机构的仇英书画精品31件,多为一级品。内容涵盖了山水、人物、花鸟、历史故事等不同主题,卷、轴、扇面、册页各类书画形制齐全。

展品列表

  吴门四家项目负责人谢晓婷对雅昌艺术网记者谈到:“办这样一场展览需要精密的策划方案,特别是针对藏品的保护工作。在所有的藏品类别中,古代书画尤其娇贵,之所以把仇英展的日期定在11月份,是因为江南地区这一季节的温度和湿度是最为符合展品展出的。 与前三次的“吴门四大家”特展不同的是,本次展览较之以前大大缩短了时间,仅有一个半月的展出排期。因为书画的保存对的光线、温度、相对湿度等的要求很高,珍贵的字画需尽量缩短展览时间。一般来讲,书画被展览一个半月左右之后就需要在恒温恒湿的库房中休息两三年。”

展厅入口

展厅入口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吴门四家特展内容策划潘文协博士介绍,目前中国大陆文博机构所藏仇英真迹为四十余件,此次苏州博物馆所遴选的31套作品均为仇英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明代苏州的城市文化,展览按照展品的题材分三个厅进行展示,展厅分别被命名为琴书堂、天籁阁和玄赏斋。

  玄赏斋(负一层特展厅):

  该展厅取自明代著名书画家及艺术评论家董其昌的书斋名,正是得益于他的认可,仇英才在后世有了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并驾齐驱的历史地位。展厅中的《临萧照瑞应图》更是经过董其昌鉴赏的。

  玄赏斋主要展示了仇英的三幅大型手卷,分别是《临萧照瑞应图》、《职贡图》和最负盛名的仇本《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明朝《清明上河图》几经流传被苏州人陆完收藏。嘉靖五年(1526)陆完去世后,《清明上河图》被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走。期间,以"苏州造"为代表的赝品、仿本和摹本众多,其中“明四家”之一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仿摹本水准极高,被公认为众仿作之鼻祖。

  仇本《清明上河图》虽为仿品,但融入了自己的想象与创作,再造了一个比六百年前北宋汴京更令人激动城市——苏州:宋代夯土城墙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包砖城墙;画面中心的城门,让人联想到苏州城的阊门;深宅大院、高大城墙与鳞次栉比的商铺彰显明代苏州的繁华。从画中细节来看,“描金漆器”、“精裱诗画”、“打造锡器”、“染坊”、“打造诸般铜器”均为明代苏州特色,而“青楼”、“书坊”、“南货”、“鲜明花朵”、“女工铜针”等足可让人感受到明代苏州的风致。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卷 绢本 设色 987×30.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局部

  《临萧照瑞应图》为仇英的摹古之作。仇英中年以后,曾先后在大收藏家周凤来和项元汴家客居近20年,得以广泛观摩宋、元名迹,摹古技艺精深。《中兴瑞应图》卷为南宋萧照所作,取宋高宗赵构即位前的种种瑞应传说为内容,根据曹勋辑“瑞应诸事”所写赞文描绘而成,是一幅歌颂赵构重建王朝的作品。原作共12段,曾藏于项元汴家,仇英因此得到观摩机会。此卷临本共4段,用笔粗健,设色精细,图中建筑的比例、形象、风格以及细部都极其忠实于原作,再现了萧照绘画的神髓,可谓“下真迹一等”。

《临萧照瑞应图》

↑明 仇英 临萧照瑞应图卷 设色 纵33cm 横723cm 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职贡图》描绘的是边疆少数民族进京朝贡的情景。沿途山峰连绵起伏,白云缭绕,山路崎岖,林木掩映,飞瀑流泉。数路朝贡人马身着奇异的各族服装,扛着大旗,牵着骏马、骆驼,抬着宝物徐徐行进。画面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构图繁而不乱,井井有条。全图用笔严谨,人物刻画生动细致,敷色艳而不俗,是仇英人物画传世名作。卷末自识“仇英实父为怀云制”,下钤“南阳”印一方。引首有许初书“诸夷职贡”,后幅有文征明等跋。曾经清梁清标、怀云、乾隆内府等鉴藏。

↑明 仇英 职贡图卷 故宫博物院

↓局部

  琴书堂(二楼书画厅南厅):

  琴书堂是清初著名收藏家耿昭忠的书斋名,因此间展厅展出的主要展出仇英山水题材的画作,其中有许多古琴和书册形象的描绘,所以借用琴、书为之命名。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赤壁游》手卷

        传世仇英所作《赤壁图》,截止今日所见有三幅:一藏辽宁省博物馆,一藏上海博物馆,再者便是《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这一卷了。三幅《赤壁图》画家都未记年,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馆藏都是绢本短卷,画的都是白露横江、断岸千尺,东坡与客泛舟中流这一情景。

↑明 仇英 赤壁图卷 长91cm 宽26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局部

  仇英的《赤壁图》(辽博藏)绘制于1548年,为他的中年力作。流传至今的真迹仅存一幅,那就是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这幅仇英《赤壁图》卷。该《赤壁图》是仇英按北宋词人苏轼的赋词原意、并仿前人与同代人《赤壁图》所创作。

  苏轼写下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仇英对苏轼寄予深深同情之下,激发了创作《赤壁图》的愿望。好在以《赤壁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在明代中期屡见不鲜,光苏州画家就有文徵明、文嘉、陆治、居节等人都画过。这种将文学作品作为母体进行绘画创作,是文人画家的本色之一。仇英认同这种做法,证明他并非拘泥于院体派,而是一位兼收并蓄,善于吸取各种养料的创新画家。

↑明 仇英 后赤壁赋图卷 绢本设色 24.3×39.9cm 1544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

  1544年,仇英创作了《后赤壁图》,顾名思义,该图以苏轼的《后赤壁赋》意境为题材绘制而成。本次展出的上海博物馆馆藏《后赤壁图卷》,用笔峻健方硬,应是他得到周臣指授,力学李唐等南宋院画的盛年时作品。

  此图构架与《赤壁图》相仿,只是画面描绘苏轼与两位友人泛舟夜游赤壁的情景。大片落寞空荡的江面上,一叶小舟缓缓地行驶,图画上方还有一只孤鹤掠空而过,显出了夜游客的形影孤单。“孤鹤横江东来”的情景,烘托出苏东坡孤冷的心境。画面左上方是陡壁峭崖,崖间有蛟龙盘空似的古松,还有飞泉直泻,显出赤壁之险。图的右上方有文嘉先生题写的《后赤壁赋》全文,时间是1544年秋9日,题写顿使作品增姿添色。

↑明 《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卷》  仇英绘 文征明书 手卷 纸本水墨 淡彩 21.10 x 77.20 cm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收藏

       仇英《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卷》最早著录于乾隆时期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中,标题为《仇英画换茶图文征明书心经合璧一卷》。作品是国画、书法合璧之作,珠联璧合,双美并现,描绘元初大书画家赵孟頫写般若经与和尚换茶的故事。 

  画面中松林、竹篱,赵孟頫据石几作书,中峰明本禅师对坐。后设茶具、炉案。侍童三人。此图是仇英应明代收藏家昆山周于舜之求而作,仇英曾临摹赵孟頫之画,对赵孟頫书写《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事应有所知,所以周于舜找人画《赵孟頫写心经换茶图》,仇英当然是最好的人选。

↑明 仇英 枫溪垂钓图轴 纸本 设色 纵127cm 横38.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局部

  在图下右边石缝内置有楷书“仇英”二小字款,下钤“实父”小长方形白文印与“仇英之印”方形白文印。此图画工细而见气势,反映了仇英的山水画的典型风格。

  画面展示了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远处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云雾中;中景处层峦叠嶂;近景为红枫映掩的溪江上,身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轻舟上静坐垂钓。画面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取传统的皴、擦、点、染相结合,使画幅气势雄阔,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此图题跋印鉴较多。

  画首有清乾隆帝的题诗:“枫落吴江候,烟蓬破冷浮;聊存竿线意,讵为釜鬲求。山色早辞夏,波光宜是秋;思莼风味在,静与日相谋。”落款为:“戌子秋月御题”(戌子系乾隆二十三年,即1768年)下钤有“乾隆宸翰”朱文小方印。

  图右上角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圆形朱文印,与“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白文方形印二方。

  图左上方钤有“淳化轩”朱文长方印“乾隆宸翰”白文大方印,“信天主人”朱文大方印,左上角钤“乾隆鉴赏”圆形白文印,下接“三希堂精鉴玺”长方形朱文印与“宜子孙”白文长方印。这些印都是乾隆帝钤盖在宫廷所藏的精品之上的常用印鉴。

  该图左下裱边刊有“同治三年二月江阴何栻廉眆以此桢见诒,十月初付沅甫弟珍藏。曾国藩记。”的题署一纸。

  从画中的题识、印记可知,该图在清乾隆时期,曾一度为宫廷珍藏。后又由江阴人何栻(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吉安知府)所藏。清同治三年(1864年)何栻将此画赠予曾国藩。后来,曾国藩又转赠其弟曾国荃(沅甫)收藏。

↑明 仇英 剑阁图 轴 绢本 设色 纵295.4cm 横101.9cm 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

  据潘文协博士介绍,《剑阁图》是目前存世仇英画作最大的一幅,表现的是蜀道剑阁雄险场景,亦为媲美秋江待渡之仇英传世名作。

  图中绝巘险峰如剑刺天,中有栈道高架縈纡,遥通千里冰雪。近景道上正有一群旅人下马暂歇,而图上部有一队人马正愈行愈远,走向大山深处,充分表现了古代行旅的艰难。此图人物的画法工细,赋色鲜亮。山石画法意在工意之间,颇有浑厚之趣。图左偏上处作者以篆书题[剑阁图]三字,款署[吴郡仇英实父为东原先生谨制]。钤[仇英实父]、[桃花坞裹人家]白文方印二枚。

↑明 仇英绘 莲溪渔隐图 轴 绢本 设色 纵126.5cm 横66.3cm

↓局部

  《莲溪渔隐图》表现了江南水乡景色,平远山水。画清溪水田,绿树成荫,岸边一院落,院外有高士携书童远眺,悠然自得,远处云山起伏,真实地再现了江南渔村恬静安乐的生活情景。布景清远疏旷,笔法工整而有潇洒之趣。图未署年款,从作品款识和绘画风格分析,应为画家晚年精品之作。曾为清代梁清标、安仪周、吴舜昇等人鉴藏。

  仇英的绘画以“秀雅纤丽”的院体风格著称,而在华贵富丽中又带有一种飘逸优雅的气息。仇英的这种画风是受沈周、文徵明等文人画家的影响再加上他自己深厚的临古功力而形成的,蕴含着浓重的文人情趣,与文人画家的书斋山水在情调上有相合之处。

       本幅右上仇英自题:“莲花渔隐图。仇英实父制。”钤“实父”、“仇英”2印。

↑明 仇英 柳下眠琴图 轴 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

  《柳下眠琴图》中,一位头上绑着折巾的士人倚靠着琴,正在休憩着,他前面放着一张白纸,似乎准备一有灵感就填上诗词。坡下有一名童子正负笈前来。本图的构图是采边角取景的方法,只画山坡的一角,松树则从左下延伸到右上,山坡及松树刚好形成两条对角线,而人物则被包覆在其中一个三角形内,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构图。

↑明仇英的 松溪横笛图 轴绢本设色 116 x 65.6 cm 南京博物院

↓局部

  《松溪横笛图》采用高远的布景法,右边的山崖突出,崖的后方有几重雄浑、陡峭的峰岫,景域深远且相当具有气势。山脚下是溪河以及茅舍,而画面的重心是在岸边的小舟,舟上有一个童子披着衣服,悠闲的吹着横笛。这幅图不仅表现出山光水色,也表现出安宁的感觉,是一幅山水以及人物并重的作品。

↑明 仇英 松下眠琴图 扇面 上海博物馆藏

  仇英读书不多,均于画幅边角落款,此扇中为玉台史瓠川宗训为古塘先生题,句为:紧谁高卧青松下,世上从教白眼看,细听野弦醒两耳,清风吹落海涛寒。

  画一高士倚琴卧古松下,俯首读卷,左坡后半见侍童,正捧茶具前来。三松互为匀衡,右高左低,左松枝桠且与边际夹叶相呼应。图中留白甚多,可能原图即预留他人题句之用,故仅在前端下角,略作坡石遥为呼应。另有十岳山人题:“懒向城中路,耽栖堂上屋,玻璃荡春波,浮翠入窗虚”句。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 绢本 设色 纵175cm 横66.7cm 现藏天津博物馆

↓局部

  《桃源仙境图》轴是仇英最具代表性的青绿山水人物画。

  《桃源仙境图》的题材取自《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晋代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桃源仙境图》即描绘了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画面远景峰峦耸峙,山间白云缭绕,殿宇楼台时隐时现,展现了恬静、远离世俗、虚幻缥缈的人间仙境。前景清泉沿石壁顺势而下,汇成宽阔的河面,曲折的古松、星星点点的桃花树,有三位白衣高士临流而坐抚琴清谈,两个书童随侍。全画作者用大青绿着色,山石以勾斫的笔法,较少皴染,色彩华丽而不艳俗,用笔工致而不呆板。

  此图画面右下角石上有行楷小字,款署“仇英实父为怀云先生制”,是仇英为其好友陈官(号怀云,江苏富豪)所作。据史料记载,仇英于四五十岁时受陈官延请至其家中驻馆作画。仇英为其所绘的作品中最著名的要数《桃源仙境图》轴和《职贡图》卷。仇英的传世作品较多,有关桃源题材的作品还有《云溪仙馆图》、《玉洞仙源图》、《仙山楼阁图》、《桃花源图》等等。

↑明 仇英 梧竹消夏图 绢本 设色 纵45cm 横37cm 武汉市博物馆

↓局部

  《竹梧消夏图》轴描绘的是江南一带夏季的山水风光。画面近处亭台、池塘,远处隐隐青山,中间是一片青葱的竹林和一棵梧桐树。竹林间,两位文人相对而坐,人物清逸的表情和幽静的环境融为一体,仿佛告别炎炎夏日,来到了清凉仙境。近处凉亭建于池塘之上,恰掩映于梧桐树荫之下。亭中一老者正斜倚亭台之栏,持扇纳凉,仿佛在漫不经心地倾听林中友人交谈。

  此画画幅右下题款:“仇英实父制”,下有朱文“实父”印一方。画轴左右两边有我国著名绘画鉴赏、收藏大师吴湖帆先生的题识,晚清重臣张之洞也曾收藏过此画,在画轴的右上边有其手书“仇十洲画”题签。

↑明 仇英 玉洞仙源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设色 纵169cm 横65.5cm

  《玉洞仙源图轴》是仇英传世的大青绿山水代表作之一。作品取景宏阔,结构严整,层次清晰,布局有序,景物繁杂而不拥塞,人物虽小但刻画精细,位置突出,反映出画家在驾驭复杂场景、安排主从次序方面精深的造诣。此图用大青绿设色,细劲的线条勾勒轮廓,浓艳的石青石绿渲染山石,同时融以细密的皴法,追求色调的和谐,在宗法南宋青绿山水大家赵伯驹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代表了仇英青绿山水的典型画风。

  此图左下署款“仇英实父制”,钤“仇实父氏”印,有“卞令之鉴定”等鉴藏印14方。

  天籁阁(二楼书画厅北厅):

  天籁阁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的书斋,仇英在此客居的时间最久,是他临摹前辈名家的绝佳所在,此中展出的《临宋人画册》等佳作均出自此书斋。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明代,仇英《捣衣图》纵95.3cm,横28.2cm 立轴纸本水墨南京博物院藏

↓局部

  仇英有些作品,比较注意自我意绪的抒发,较自如地运用经过陶铸后的笔墨技法,具有较强的艺术个性。《捣衣图》中人物的画法,衣纹清劲畅利,简洁明快,脸部线描精细柔和,以中锋运笔,不使偃笔,骨力坚挺,将宋人的精工与元人的放逸融为一体。

 

↑明 仇英 人物故事图册 绢本 设色 故宫博物院

↑人物故事图册 捉柳花

↑人物故事图册 竹院品古

↑人物故事图册 贵妃晓妆

↑人物故事图册 高山流水

↑人物故事图册 吹箫引凤

  全册共十开,内容取材于历史故事、寓言传说、文人轶事和诗文寓意,具体为子路问津、明妃出塞、贵妃晓妆、南华秋水、吹箫引凤、高山流水、竹院品古、松林六逸、浔阳琵琶、捉柳花图等。这些题材历史上常被画家描绘,但仇英在作品立意、形象塑造和笔墨表现等方面,都注入了自己的才思和技巧,显示出鲜明的个性风格。

  作品主题明确,构思巧妙,不仅人物活动的细节刻画具体明晓,而且注意环境气氛的烘托,使每幅画页都有很强的观赏性。如“贵妃晓妆”页,以杨贵妃清晨在华清宫端正楼对镜理髻为中心,将宫女奏乐、采花和携琵琶等情节同现于一个画面,集中表现了贵妃爱牡丹、喜簪花、善声乐、好打扮的习性,也概括反映了贵妃奢华纵乐的生活内容。又如“高山流水”页,取材于伯牙鼓琴的故事,在描绘俞伯牙草亭弹琴,钟子期拾阶而上,知音相遇的具体情节同时,布置了高山飞瀑、松林流水的静谧清幽环境,形象地表达了高山流水的音乐内容,也衬托出人物的高雅情操,以象征性手法营造出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臻境。

↑明 仇英 沙汀鸳鸯图 纸本 设色 立轴 纵78.9cm  横27.4cm 上海博物馆藏

  仇英的花鸟画传世真迹绝少,但画必精工典丽,《沙汀鸳鸯图》是他难得的佳作。画面上沙洲染绿,蓬草丛生,四周水色茫茫,清波荡漾。一对鸳鸯栖息于其中,雌鸟在水中正踩浪戏游,雄鸟单足立于岸边,侧颈低头梳理羽毛,也似刚从水中上岸。鸳鸯姿态生动,颇费经营,刻画精致。画面上方大段留白,只勾画两只翩飞的燕雀,显出水天一色,气韵空漾之感。仇英用笔细致、皴擦柔和、工写兼备,敷色层次丰富浑融,深具宋人的写生功力与元人的笔意。本画构图新巧,体现了作者纤细清雅的艺术特色。图上有彭年、袁褧题诗。上署隶书年款“庚子(1540年)夏仇英实父制”,约为仇英五十岁时作。钤“实父”白文方印、“仇英”朱文方印,押角钤“十洲”朱文方印、“南阳”白文方印。

↑仇英 双钩兰花图 纸本 设色 纵34.7cm 横39cm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幅《双勾兰花图》却是出自心枢的清新之作。虽然还是缺乏文人画兰的清幽淡泊,设色却很是清雅,笔锋也妩媚多姿。

↑倪瓒画像卷 上海博物馆藏

 

  ↑文姬归汉图 扇页 南京博物院藏

↑临宋人画册 半闲秋光 纵27.2 cm 横25.5 cm不等 绢 上海博物馆

↑临宋人画册 鸂鶒松泉 纵27.2 cm 横25.5 cm不等 绢 上海博物馆

↑临宋人画册 村童闹学 纵27.2 cm 横25.5 cm不等 绢 上海博物馆

 

↑临宋人画册 嫔妃浴儿 纵27.2 cm 横25.5 cm不等 绢 上海博物馆

↑临宋人画册 三顾茅庐 纵27.2 cm 横25.5 cm不等 绢 上海博物馆

↑临宋人画册 滕王阁  纵27.2 cm 横25.5 cm不等 绢 上海博物馆

↑临宋人画册 婴戏斗蛩  纵27.2 cm 横25.5 cm不等 绢 上海博物馆

 

↑临宋人画册 昭君出塞 纵27.2 cm 横25.5 cm不等 绢 上海博物馆

        本次特展将于11月1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持续至12月20 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