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对沈阳艺术生态的突破 《爱慕•马耳山艺术计划(第一回)文献展》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杨晓萌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爱慕•马耳山艺术计划(第一回)文献展》海报  缘起马耳山山坳的故事  “在2

《爱慕•马耳山艺术计划(第一回)文献展》海报

  缘起马耳山山坳的故事

  “在2014年5月的一天,那天还下了冰雹,鲁迅美术学院李岩老师去沈阳周边采风,偶然的在沈阳的城南马耳山的深处山坳里发现一大片已经与玉米庄稼地长在一起的别墅群,这片荒芜的别墅群大概有200多栋,后来才知道这片资产错综复杂的地产项目'菲菲澳家庄园'原来计划开发8000亩土地,到现在已经荒芜20年了。这个个案伴随了中国房地产大规模开发的历程。期间我们了解到一个事情,已经卖掉的100多栋别墅中其中有一个业主,为老爸老妈买的房子,直到老人去世了,也没住上,他很遗憾,听一位和尚说在房子里播放《大悲咒》可以让他尽孝,也让去世的老人了结心愿。这个业主就在他买的这个别墅里安装了一个太阳能的播放器无论白天黑夜的反复播放,一放就是3年。”旅加艺术家、策展人刘艺给雅昌艺术网讲述“马耳山”的故事时,《爱慕•马耳山艺术计划(第一回)文献展》也已经在进行中了。

爱慕•马耳山艺术计划(第一回)文献展在艺术家乌日金和同伴澎湃的鼓声中开启

发起人李岩(左)和策展人刘艺(右)在开幕式上致辞

从左至右:艺术家孟禄丁、艺术家李迪、批评家尹吉男、策展人刘艺、艺术家张磊在现场合影

策展人刘艺(右一)与嘉宾庆祝展览开幕

发起人李岩介绍“马耳山艺术计划”的策展团队

 开幕现场嘉宾云集 

  自从发现“马耳山别墅群”之后,李岩和刘艺等艺术家就组建了“马耳山艺术小组”并于今年三月份开始向沈阳的艺术家朋友们发出消息,邀请艺术家们到“马耳山”实地创作,很多艺术家慕名而来,小组成员为实地创作的艺术家无偿提供车辆、影像、文字的文献记录。从三月到九月底七个月内,陆续有100多位艺术家介入创作,不仅有年轻的艺术家还有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参与进来,经过马耳山艺术小组紧张筹备,2015年10月31日,由鲁迅美术学院李岩老师初始发起,旅加艺术家、策展人刘艺策划,三千工坊创始人宫群统筹、爱慕集团冠名、沈阳华府天地提供场地的——《爱慕•马耳山艺术计划(第一回)文献展》于沈阳市沈河区华府天地一Ⅰ期2层4000平方米大厅开幕。

进入通往展厅的通道首先看到坐落在马耳山山坳里的烂尾别墅群在日出日落风风雨雨中历时16年的影像作品

  进入通往展厅的通道首先看到坐落在马耳山山坳里的烂尾别墅群在日出日落风风雨雨中历时16年的影像作品。参展作品每组都由现场影像、图片、口述文献以及作品为呈现方式。每位艺术家的简介、方案、实施过程的图片、影像、实物和访谈内容,以及艺术计划小组每一次行动过程的日志全部客观详实地呈现出来。在两个月的展出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安排了音乐、戏剧等表演,及诗会或各类专题的论坛、研讨会等。展览的布置安排是让观众直接接触到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深处的思考和创作过程的细节,获得真实的认知和感受,并相互影响和真切的参与,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做了非常的努力。展览还邀请了艺术家李天元、李迪等著名艺术家参与创作。

艺术家李迪作品的展览现场

  对沈阳艺术生态的突破

  策展人刘艺对雅昌艺术网讲起这次展览的策展思路时说:“爱慕·马耳山艺术计划(第一回)文献展,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一是以文献的方式展示近百个艺术行动的完整过程,从艺术家的方案,到现场实施过程的记录影像和部分实物,以及对每个艺术家的现场访谈记录,真实客观地展示出来。二是将这样一个展览放置到城市中心的商业空间,与大众近距离接触和互动,让艺术与生活发生相互影响。其三是在展览期间定期安排各类艺术表演和交流活动,让更多关心当代艺术问题的人们参与进来,以审美的体验和思考来关注各自的心灵、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期待它能够良好地发散出去,让这个已经缺乏艺术灵性的城市一点点发生改变。

策展人刘艺与作品在一起

  李岩发现这片已经空置了近二十年的几百栋别墅,在这些别墅周围几千亩的山坡地上种满了苞米,沉寂的空气中也弥漫着倔强的生命力。这个情境即荒诞又有种特殊的审美力量让人震撼。艺术家的敏感让他有了在这里做一件事的冲动,经过和我讨论后萌发了一个想法,不能让这个'特别'的资源再默默地被冷落和淡忘,让更多的艺术家来面对这里,接触马耳山另一面的真实,以这些艺术家各自的思考来发生艺术。他们完全自愿参与,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就像这片荒寂别墅群落的存在,召唤着艺术家们的自觉。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这个计划将如何发展,也是对一个地区艺术生态现状的真实反映,也期待着能有乐观的新发现和突破,或许能对原有的艺术生态带来一些改观。”

策展人刘艺、艺术家张磊在发起人李岩(右一)作品前

艺术家李天元作品

沈阳的城南马耳山的深处山坳里发现一大片已经与玉米庄稼地长在一起的别墅群,这片荒芜的别墅群大概有200多栋,后来才知道这片资产错综复杂的地产项目'菲菲澳家庄园'原来计划开发8000亩土地,到现在已经荒芜20年了。

  刘艺既是策展人也作为参展艺术家,他与鲁迅美术学院教师张磊共同实施了既是行为也是装置的作品,他们以200个木房子模型堆叠形成纪念碑的仪式感,如同荒芜的别墅墓碑般伫立的呼应效果。

  艺术家隋丞以自己长久以来在实施的“浮水者”再次出现在“马耳山艺术计划”中。呈现了这一图示符号的多义性。

  “马耳山艺术计划”中148号别墅的作品实施者魏思维的作品《时间的痕迹》介绍作品时讲到:“我一直对时间遗留下来的痕迹非常感兴趣,我更喜欢用“日子”这个词,更贴切,日子每天见证我们的生活,是客观,无形的,每个人的日子又是独一无二的,零散的,易被人忽视的。很多人日复一日地过着却不曾和日子认真交谈过,很多人的日子看似平常实则充溢着闲散的诗意。我想用这样一种方式把我生活里和现场环境里有故事的具有时间感的物件串联起来组织成一件作品,来记录那些散落在时光隧道里微小的不值一提的琐碎的生活痕迹。不同材质的元素是想为整个诗意的氛围增加一点冲突感和不和谐的诡异感……墙面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它更多地暗示了时光逝去的沧桑感。”

148号别墅的作品实施者魏思维的作品《时间的痕迹》

  在92号别墅实施创作的艺术家刘超的作品《一个关于碎玻璃的展览》,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改变一下这个环境,“因为马耳山这个地方一直闲置着,比较灰暗,就想通过这种方式给马耳山带来一点儿色彩,生动一点儿,用玻璃上彩色的光去罩染那些灰色。”

92号别墅实施创作的艺术家刘超的作品《一个关于碎玻璃的展览》,他说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改变一下这个环境

  在13号别墅实施作品的“磕艺术小组”的作品《被拉扯的房子》希望表达:“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无果的抗争,我们各自挣扎其中,但即便如此,‘尽管世上有过无数片叶子,还会有无数片叶子,尽管一切叶子都终将凋落,我仍然要抽出自己的绿芽。’”

13号别墅实施作品的“磕艺术小组”的作品《被拉扯的房子》希望表达:“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无果的抗争,我们各自挣扎其中,但即便如此,‘尽管世上有过无数片叶子,还会有无数片叶子,尽管一切叶子都终将凋落,我仍然要抽出自己的绿芽。’”

  介入公共文化的建构

  “马耳山艺术计划”把当代艺术大规模的介入公共环境的方式,对公众的影响还会在以后的展览过程中,或展览之后发生多种的可能。社会影响是这个艺术计划的关键。以文献展的方式,并把这个展览从专业美术馆里置换到城市中心的商业空间,与更多的人接触。这种放置在商业空间的艺术展在国内和国外的城市中已不鲜见,但都是将已完成的艺术品呈现出来的。这种把艺术家创作的完整过程呈现出来,并有众多艺术家和艺术样式针对同一个情境发生的艺术展,可能是首次。这样的接触对更大人群的影响也可能是预料不到的,尤其是这些以当代艺术视野进行的思考和行动过程,对一个大多数人群不了解或不关心当代艺术的城市来说,可能更有意义。从另一个层面看,这个城市的艺术生态其实与以往的印象也有所改变,这里不缺乏当代意识和当代艺术,很多本土艺术家同样具有国际视野和更大的格局,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自我的成长,渴望平等地交流和对话,积极参与大文化的发展进程。只是这个城市更缺乏的是创造机会和营造氛围,此次文献展的初衷不仅考虑了艺术本身,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实验性的尝试,这也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扶持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范例,让艺术讲述中国人的故事,也记录城市的情感印记。

  据悉,展览将展至12月31日。

参展艺术家耿旖旎把这个地产项目隐喻为“金蛋”但在从马耳山计划中呈现这种现实中存在的荒谬感

167号别墅的艺术计划实施者张君玲与作品

 展览现场有4000平米 全部重新由策展团队在一个月内搭建起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