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杨之光艺术研究展:以详尽史料综合呈现时代之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欧宝静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开幕式上,艺术家杨之光发言“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展&rd

开幕式上,艺术家杨之光发言

“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展”开幕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10月15日上午,“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分为“回到激情岁月”和“重返教学现场”两大部分。其中,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回到激情岁月”部分,以219件作品、近千张文献及手稿、13个经典案例为线索,通过杨之光先生各时期重要创作及相关草图展示先生严谨的创作过程;而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展出的“重返教学现场”部分,则以89件作品及大量相关文献呈现其教学示范手稿以及教学理念形成。纵观此次展览,不仅整体着重展示了杨之光先生严谨的创作过程及其教学理念的形成,同时以多线索方式呈现其与时代同行的特性。

“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现场

与经典原作共同呈现的,还有100多张创作手稿

“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展”在领南画派纪念馆展览现场

  作为现代中国人物画新风貌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艺术家,杨之光同时亦是构建现代人物画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表示,此次学术研究展对杨之光先生的研究不仅是对现代人物画风格演变和新中国学院式中国画教学体系形成过程的梳理,同时也是对近百年广东艺术家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进程中所作历史贡献的重要界定。

  关于此次展览的目的,策展人李劲堃说:“一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如同教学案例般的呈现,让大众基于更多的素材、文字和史料,以一种更为整体性的眼光对杨之光先生进行深入性的探讨。二是以对杨之光先生的整体回顾为例,向观者展示一个艺术家是通过怎么样的方式让自己在美术上有所建树的。另外由于杨之光先生对新中国人物画从无到有这段历史中的重要贡献,他的经历恰好是对一个时代面貌的反映。所以此次展览具有强的资料性和研究性。”

  同时,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亦说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展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回顾性的展览。以‘回到激情岁月’这一部分为例,它是抓住一些重要的节点,然后通过手稿、文献做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展示。区别于以往一般的回顾展或专题展尽可能的把艺术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原作摆在展厅的做法,此次展览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作品里面讨论的问题以及作品背后的机制、成因、动因是探讨得非常清楚的。”

  

艺术家杨之光正在观看展览

  无论是在水墨人物画技法方面、还是对中国画创作的情节研究与安排方面,杨之光均有着突出贡献。作为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杨小彦表示:“杨之光先生的水墨人物画之所以别具一格,一是在于他将笔墨魅力与形体准确两者的内在统一,二是因为他将诗意作为创作中刻意追求的目标之一。但仅仅有技法,尚不足以造就今天的杨之光。支撑杨之光的,是他从1954年到1999年长达四十余年的创作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杨之光所创作的作品,是共和国发展的形象节点,与共和国同步,成为整整一个时代的艺术写照。”当然,不得不提的是他对水墨革命发展的影响。 杨小彦说:“杨之光对水墨革命的贡献,在于他把写生这一技法提高到了自由的境界,是杨之光之所以成为杨之光的内在原因。”

艺术家杨之光

  杨之光于1930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揭西,1949年师从岭南画派高剑父1950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老师指导,1953年毕业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教授、系主任、美院副院长。先生以严谨的态度创作了大量深入人心的艺术作品,并将所有作品手稿、文献资料系统、详实地进行分类收藏,晚年把自己的重要作品及四千多件手稿、文献悉数捐献给各大美术馆。艺术评论家李伟铭曾说:“不管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杨之光的艺术成就,杨之光肯定是我们在叙述20世纪中国绘画史时,必然要提到的那一类艺术家”。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协办,展览将展至11月1日。

  以下为部分参展作品——

杨之光 临摹列宾油画《萨布罗斯人给苏丹王写信》 81.5×146cm 1954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杨之光 一辈子第一回 100×62.5cm 1954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杨之光(与鸥洋合作) 激扬文字 96×136cm 1977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杨之光 矿山新兵 131×94cm 1971年中国美术馆藏

杨之光 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稿) 120×200cm 1959年 国家博物馆藏

杨之光 红日照征途(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稿 247×145cm 1976年 中国美术馆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