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见微知著”城市新风貌:加拿大公共艺术在徐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王璐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见微知著-加拿大公共艺术在徐汇》展览开幕

  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于2015年9月29日拉开帷幕,艺术季尝试展览与实践相结合,除了在西岸艺术中心的主展场外,还推出覆盖全城的15个实践案例展,目的是让公共艺术作品直接进入街区的日常生活,展示内容置入日常的节奏生活中,多角度探讨本届艺术季的主题“城市更新”。

  2015年9月30日下午,作为徐汇风貌区实践案例展的一部分,《见微知著-加拿大公共艺术在徐汇》落点其中,展览邀请加拿大阿德里安·布莱克威尔(Adrian Blackwell ),柯乔(James Carl ),内斯特·克鲁格(Nestor Kruger ),刘任钧(Yam Lau ) 4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创作了4组10件作品分别穿插在武康路沿线及周边相连街道的中各类公共空间,包括武康路花坛、巴金故居、兴国绿地以及武康路周边的两家艺术空间(东画廊和Big Space)。

  徐汇风貌区改造强调修缮,并没有大兴土木,这种对于细节的观察和改变,也是本次作品所遵循的一件事情。陈列的所有作品根据武康路地区的社会、历史和空间特点,把每个地区的公共形态都考虑进作品里,定点创作了一系列视觉作品。策展人吴彦讲到:“本次作品分散在五个地方,囊括了4种地区形态在其中。作为公共艺术来说,每个地区的公共形态考虑进作品里是必要的。”

艺术家阿德里安·布莱克威尔介绍作品《镜圈——致巴金》系列作品之四

镜圈——致巴金》系列作品之一

《镜圈——致巴金》系列作品之二

  放置在兴国绿地(兴国路湖南路口东北角)中的作品为艺术家阿德里安·布莱克威尔的《镜圈——致巴金》。兴国绿地作为一个社区公园,每天不同时段会有不同的人群去使用,包含了很明确的功能性。这里真正使用公园的人群为普通居民偏多,例如健身、遛狗、遛鸟等,这种地区形态便是一群习惯在同空间中群居的本地居民。

《镜圈——致巴金》系列作品之三

《镜圈——致巴金》系列作品之五、六

  每个圈都代表了一种“社交方式”。其中,6个圆形从上而下分别被艺术家以不同的功能性设计成一个抽象的雕塑作品,同时也是可以坐的凳子桌椅家具:公园内的遛鸟场所中悬挂钢板正中心的第一块圆形;第二块圆形“变身”成单人靠椅独立放置;公园的大树被第三块圆形所包围,也在所有圆形作品中高度最低,坐在椅子上视野更广阔;第四个圆形被艺术家设计成了和中国长板凳同样高宽比例的圆形长凳;第五个和第六个圆形组成了野餐桌。

  艺术家阿德里安·布莱克威尔介绍作品说:“取名《镜圈——致巴金》是想表达巴金作为一个革命者,能凝聚群众力量,产生新的社会关系,而怎么通过一种圈坐方式带来一种社会关系,我对此很感兴趣。现场从一件作品到下一件作品,空间上是能够看到对方,所以两个作品之间能链接起来。作品的镜面效果因为反射的关系,把周围环境并置其中,可以在镜面上看到树和天空的画面,形成新的作品图案。所以每一件作品都很独特,从高度,形态和方位使之和群众产生关系,建立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内斯特·克鲁格作品《间联》

  “康路花坛是一个五岔路口,这里变成了旅游的景点,经过的人多数为游客”,策展人吴彦说到。艺术家内斯特·克鲁格的作品《间联》被放置其中,作品取自常见的六根型三轴组合积木,或叫鲁班锁。作品将六根积木的组件图案展开铺平,连接成一幅武康路及周边相连街道的地形图,群众也可以坐下小憩。

柯乔作品《皮相筋》

  策展人吴彦介绍:“巴金故居从私人空间变成了一个博物馆,是一种展示形式的公用空间形态”。艺术家柯乔的作品《皮相筋》摆放在巴金故居的院内,和周围的环境是完全嵌在一起。 策展人吴彦继续说:“《皮相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艺术家柯乔在地上捡起的一根皮相筋,皮相筋是一个没有隐喻的东西,本身不带任何寓意,更多的是表现形态上的张力。对于加拿大艺术家来说,作品在中国展出,便是一个抽象的形态进入到中国的语境中,皮相筋作为司空见惯的物体,有利于中国观众来解读作品。”

刘任钧作品《凹园》

  谈到在展览空间中,公共艺术作品所面临的多变地区形态,策展人吴彦讲到:“两家艺术空间(东画廊和Big Space)原来是住宅空间,经过变迁成了展览空间。对于公共艺术来说,展览空间比其他空间更有转变性,每一次活动的举办,空间形态就转变一次,但又有自身的公共性存在。”艺术家刘任钧的作品《凹园》便要面临展览空间中的多元转变,凹园是一组几何形状的的下沉式流动花坛,周身的印花取历史保护建筑内的瓷砖图案以及反渗出的木板纹样,花坛内会种植上海本地草本。

  群众如何接受公共艺术,并让艺术得到普及,策展人吴彦说:“本次所有公共艺术作品是想要引导激发群众的观察方式。对于居民来说,能够把公共艺术作品想象成座椅家具,一方面是迎合了居民的生活需要,但从艺术角度来说,又挑战了居民以前的视觉习惯。在接受公共艺术时,群众会慢慢思考并吸收,和展览名一样“见微知著”,强调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谈及这批公共艺术作品是否会持续放置在公共空间内,供群众欣赏互动,吴彦笑道:“是否会长久进行陈列,最终是由区域内居民的反映和接受程度所决定。”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11月30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