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年度巨献:从颗粒到像素 看70位艺术家的摄影在中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罗书银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海报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9月8日下午3点,《颗粒到像素》展览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刘香成先生构想诞生,凯伦&middo

海报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9月8日下午3点,《颗粒到像素》展览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刘香成先生构想诞生,凯伦·史密斯女士策展完成,包括马良、王劲松、荣荣、张大力、郑国谷、耿建翌、塔可、庄辉、蒋志等在内的70位艺术家参展。

凯伦·史密斯、刘香成以及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马良《西游记》 135×90cm(×3)2008 收藏级喷墨打印

杨泳梁《雪城之三》 

罗永进《港汇广场》 180×90cm 2009 数码彩色打印

  “颗粒”到“像素”在时间的弧度上跨越了一百年之久,标志了摄影从刚传入中国直至如今的进化历程。如今每个普通人每天都会消费几张照片。摄影影像对于传播创造力、艺术表达和文化体验有着独有的垄断权,但这种普遍意义上对它的接受可以说是中国一个特有的现象。

  随着观念摄影兴起,一些艺术家开始用摄影的虚假真实营造当代艺术的超现实幻境。摄影师马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运用导演技巧和布景搭建在艺术摄影中进行着先锋性的实验。马良说:“其实,在构思和创作的过程中,我一直是很严肃的,只是最后呈现出来的图片可能是荒诞的。”

 

蒋志《情书之9》180×135cm 2014收藏级喷墨打印

刘香成 《芝麻街的大鸡》31×45cm 1981明胶银盐(左上)

《北京长途电报站》31×45cm 1980 明胶银盐(左下)

《上海人民公园》45×31cm 1978明胶银盐(右)

  那么中国摄影的进化是否由内容、风格和技术的多样性构成的呢?《颗粒到像素》囊括了70位中国摄影师的作品,描绘并研究了中国创新力量的脉动:衣着时尚的中国女人骑着自行车经过天安门广场,为复兴中的共和国增添了新的力量;码头等待着的年轻情侣的肖像捕捉到他们离别的伤感,和对远行到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生活的不安。早期的摄影原作,如约翰·汤姆森、郎静山、庄学本等人的作品中让我们见微知著,了解那时中国在外国人和本地人眼中不同的生活面貌;吴印咸、沙飞、蒋少武和翁乃强等爱国前辈创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宣传画。

李蔷《骡子和女娃》40×40cm 1984收藏级喷墨打印

耿建翌 《速写风景》 1999年

陈漫《Vision—性之花第一》40×38.5cm 2003 收藏级喷墨打印

吕楠《背圣像的少年》陕西 1992 60×41.2cm 收藏级喷墨打印

杨福东 《国际饭店》 No.1 2010 180×120cm 黑白喷墨打印

陈漫  《万小姐好好学习》  2011   50×74cm   收藏级喷墨打印

  吕楠、张海儿、韩磊和李樯则纪录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社会新况,一个经济发展激流中的社会;从王庆松到陈漫再到马良,他们则表明通过艺术和国际化,中国已步入了与地球村息息相关的时代,这让摄影得以朝多个当代方向发展。

展厅一角

老照片引起大家的关注

  根据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开馆时介绍,馆方70%的展览规划时间将用于国际摄影作品的展示,其余的时间用于重点介绍最具开创意义与历史相关性的中国摄影师,本次展览显然属于后者,只是一次性汇聚如此多知名摄影师作品仍属罕见。凯伦·史密斯女士历经 25年深刻观察中国艺术与摄影,其专业学识影响至国内外。中国摄影历史专家徐家宁先生也为展览画册梳理了1949年前的摄影发展过程。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