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以艺术之名:八位香港艺术家台北展出多组装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胡亦婷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海报  雅昌艺术网讯 2015年8月15日,“以艺术之名—香港当代艺术展&r

海报

  雅昌艺术网讯 2015年8月15日,“以艺术之名—香港当代艺术展”于台北当代艺术馆展出。此次展览由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谭美儿(Eve TAM)策展,共展出八位香港艺术家的十三组装置作品,集中呈现游走在东西文化、传统与现代之间、注重日常性、社会性的香港当代艺术。这八位艺术家分别是又一山人(黄炳培)、伍韶劲 (Kingsley NG)&张慧婷(Stephanie CHEUNG)、文晶莹(Phoebe MAN)、邓国骞(TANG Kwok-hin)、黄照达(Justin WONG)、程展纬(Luke CHING)、林岚合作社(Jaffa Lam Collective)。

  谈及此次策展理念时,谭美儿表示:“我们可以藉此机会对香港艺术做焦点演绎,让对香港艺术感到陌生的观众,留下一个鲜活的‘香港印象’,并且从中发现到一点点自己。香港艺术一直游走于东与西、古与今、新与旧、本土与国际不同场域,有一种强烈的‘中间性’。艺术家很多时候在微小的日常事物之中,微观生活经验,所以香港艺术也带着浓烈的‘日常性’。不少当代香港艺术作品更卸下传统纯艺术的皮相,游离在是艺术或不是艺术,似与不似之间,以艺术之名提出一种生活探问,一种倡议行为,甚或一种社会行动。这种‘似是而非’的特性反映了香港当代艺术的走向。这种重视过程及群众参与多于制成品,竭力把艺术还原于生活,以艺术介入社会的‘作品’,其实是‘反博物馆’、‘反展览’的,所以我们希望展览只作为一个引子,引发观众的好奇,从而对艺术和生活重新思考。”

  此次展览由港台文化合作委员会主办,香港经济贸易文化办事处(台湾)协办,香港旅游发展局及香港贸易发展局支持,香港艺术馆及台北当代艺术馆联合筹办,为台北“香港周2015”参与节目。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1日。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又一山人:《這是我家︰有喜有悲》、《无常》

又一山人《這是我家︰有喜有悲》手工刻字于塑料帆布上  尺寸因场地而异

2015年 图片源自台北当代艺术馆官网

又一山人《這是我家︰有喜有悲》手工刻字于塑料帆布上  尺寸因场地而异

2015年 图片源自台北当代艺术馆官网

  多年前,又一山人(黄炳培)开始以红白蓝帆布作为创作素材,因“红白蓝”帆布在香港是常见的建筑和包装物料,深受返乡探亲者爱用的旅行袋,也是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红白蓝”被视为香港精神的象征—平凡而实干、草根而具生命力、大众化、日常化,因而在民间大受欢迎。又一山人发现,“红白蓝”帆布其实源自台湾,但是流传到香港后改变了一些颜色。此次到台北当代艺术馆参展,又一山人特意把“红白蓝”带回它的原乡,并在展前进驻邻近的成渊高中,邀请三十三位高中生参与创作,将他们的个人心声或家园见解浓缩成简短的标语文字,进而将这些文词逐一刻写在尼龙帆布上,最后成为张挂在美术馆大墙上与公众分享的一件集体创作。《这是我家︰有喜有悲》将个人作品延伸成集体创作,整个过程,不仅响应了人与人的相互需要,也就地建构了一种新的艺术场面、人文景观和人际社会关系。

又一山人《无常》装置,209.5 × 79 × 74 cm, 2 pcs,2009年

图片源自台北当代艺术馆官网

  《无常》强调艺术于个人观想和自我提炼的另一功能意义。对又一山人而言,“艺术品”也可以从个人品味出发,成为一种纯粹的“私人习作”。如204展间的《无常》装置,可以从日用家具的沙发、茶几和书架,重新组合成完结此生的个人棺材;电视屏幕上同步播出的,是书法家钟辉平以水在水泥砖地面上书写《空》、《色即是空》、《心经》的三件录像作品,它们以客观的影像呈现了从有到无的生命哲学醒悟,同时呼应了又一山人研修佛学的领悟过程。

  在又一山人眼中,生与死、存在与空间都是微妙的对应,如佛法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生死课题虽为老生常谈,却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禁忌,这些作品贯彻了简约的设计概念和环保意识,将身体、行为、思想与感受,同时融入生活和艺术的实践,也设定了观众与作品互动思考的机制。相较之下203展间的另一件同名作品《无常》,就不再拐弯抹角,而直接以一具可容单人躺入休息的木箱,搭配Harold Budd抒情怡人的钢琴曲Sweet Earth  Flying,让观众明心见性地去看待死亡的议题。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