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光棍节都不放过? 当心节日文化在血拼中沦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观点中国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1月11号,这个日期数字上的巧合造就了现在年轻人中很流行的一个节日——“光棍节”。阿里巴巴集团今日表示,截至上午8点16分,开始8个小时的天猫双11购物节,支付宝交易额已经达到50亿元,接近去年双11全天淘宝和天猫的总交易额,相当于今年十一黄金周上海395家主要零售企业6天的销售总额。
“光棍节”产生于校园,并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现已发展成了一种流行的节日文化。但是社会接受流行存在,并不能代表它能够在社会中正常发展。当“光棍节”受到市场的关注,商家们便开始利用这个节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此来增加销量。这正应了那句话“中国人可以把除了清明节以外的所有节变成情人节”,现在则升级到了“把所有节,包括自造节日在内,都变成购物节”。
儿童节时,买玩具来送给大人小孩;重阳节时,买养生用品送给老人父母;中秋节,买天价月饼送给领导同事;情人节、圣诞节、七夕则是情侣们的好日子,那几天,没有卖不出去的鲜花和昂贵的礼物。节日在多数人眼中的表达,在情感中早已失语,完全被金钱物质所占据。没有了对儿童的关心,没有了对长辈的问候,没有了同事之间的交际,红彤彤的钞票和冷冰冰的人心在整个社会中盘旋。
不禁要问,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节日文化去哪了?
用“沦陷”来描述当今社会的文化现象一点也不为过。曾经我们有社火、有龙舟、有赏月、有祭祖,而如今这些节日文化的表达方式一一“落伍”,那些领地已经被商业购物挤占。当所有的节日文化千篇一律地“自我陶醉”在买卖中时,中国节日文化的传统彻底“沦陷”了。
要寻找“沦陷”的节日文化,必须先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节日文化。节日文化,其实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一个民族得以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伴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我们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节日文化更是历史的精华。
地方政府对于节日文化的遗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许多官员眼中,文化常常成为为经济搭台的木板,而节日文化更是一个可以造出经济“大舞台”的好木头,因为在节日里看“戏”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地方政府在节日文化上的作为,直接影响了城市文化的走向,与其一门心思向GDP看齐,不如多走访几位文化专家,潜心请教一下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留条后路。
但是呼吁传统的回归,并不是对守旧的变相支持。我们现在呼吁回归的节日文化,也正是吃了“守旧”的亏,才被经济控制了话语权。在保留精华的前提下敢于取舍,才是节日文化发展的硬道理。
今年6月份,苏州端午节为祭祀伍子胥,伍氏后人端午节争相往河中抛扔粽子,令社会瞩目。让传统节日文化回归是件好事,但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并未赢得舆论赞扬。
而在西班牙,奔牛节是一个每年都吸引数万人参加的传统节日。西班牙人认为奔牛节为男人提供了一次展示智慧、胆识、技巧和意志的机会。但另一部分人逐渐开始对斗牛这一与人类文明前进节拍并不十分协调的传统娱乐方式表示质疑。巴塞罗那市政府也正在酝酿制定法令,争取在“几年内”让斗牛这种血淋淋的娱乐活动彻底消失。
西班牙对奔牛节的态度,为我们祛除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糟粕起了鲜明的榜样作用。与社会的普世价值相比较、与发展的长远利益诉求相排列,以文化之名开展的活动是好是坏显而易见。
由此可见,只要摆正观念和作为,在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追回传统节日文化的精华并不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填充像“光棍节”这样新生文化内涵呢?
首先,包容是一个社会宽广的心态。自造节日无可厚非,所有的传统节日也都是从无到有。正是因为社会上有这样的文化需求,才会应时地产生能够表达对应诉求的载体。“光棍节”正是反映了当前年轻人对单身生活的戏谑态度,社会应该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流行事物。
其次,要认识到用购物血拼来填充所有节日,是一种“傻大粗”行为。为避免这种情况的继续恶化,作为消费主体的群众更应该警醒。在一次次刷卡结账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种由物质来填充自我得到的快感能够满足多久呢?这个节的时候在买东西,下一个节的时候还是在买东西,到底是因为过节而消费打折,还是因打折而消费节日呢?
最重要的,寻找每个节日的根源意义才是让文化夺取高地的好战略。当新生节日文化产生时,注重其背后的诉求才能看清节日需求的本质。“光棍节”的诉求在于社会青年单身问题。看清这一问题,就不难发现针对此问题的解决途径有很多,如在大学中加入交际类课程、单位机关多组织青年文化活动等等。
这样看来,社会对“光棍节”的贡献远比一次打五折的疯狂购物长远多了。
(杨公振 中国网观点中国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