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郭敬明入作协 舆论为何一边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郭敬明等10位“80后”写手被吸纳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最近这件看似普通的“招新”,却出人意料地引起了大众的口诛笔伐。到目前为止,从见诸报章和遍布网络论坛的评论来看,舆论几乎呈一边倒。
在笔者看来,即便郭敬明没有法院裁定剽窃却拒不道歉的道德硬伤,即便郭敬明遵循了常规程序加入中国作协,甚至中国作协拒收郭敬明,国人对中国作协及作协会员的批评、甚至谩骂也不会少。
可见,大家对郭敬明、对中国作协批评的背后,是对文坛创作现状、对图书市场现状的极度失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已渐渐占据社会生活需求的重要位置,甚至是中心位置。对于国家来说,精神文化的发展状况与国力状况联系越来越密切;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生活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青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对高品质读物的需求就更为强烈。中国作协汇聚了一群堪称国内顶尖的创作精英,公众寄予厚望。
然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部又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而是越来越多的快餐读物。包括中国作协成员在内的作家们,与出版商、评论学者合力制造了图书市场的虚假繁荣。近些年来,畅销书层出不穷,推书手段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没有一部青年读物堪登大雅之堂。青年读者不断感慨,注水书比注水肉还多。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说:“郭敬明是80后作家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作品,是中国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可是,有媒体调查发现:大学生读者中,虽然“郭敬明、韩寒被提及的频率很高,但大部分人认为,这类书不值得重读第二遍,因为没有什么思想价值。”当然像郭敬明这类畅销作品有它的独特之处,更不能否认它的商业价值,我们也应该更宽容地看待文学创作的多元化,但是,销量决不等同于质量,商业价值不同于社会价值,缺乏内涵的图书又怎能充当起青年人的精神食粮?
漠视社会价值和道德操守,把商业利润当作惟一着眼点,把读者当成“冤大头”,这种市场的“红火”又怎能长久,公众对文坛、对图书市场现状又怎能满意?(刘明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