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广州市雕塑学会成立首展 “我们”的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欧宝静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开幕现场开幕式上合影广州市雕塑学会成

开幕现场

开幕式上合影

广州市雕塑学会成立仪式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7月18日,广州市雕塑学会成立首展——“我们”在289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由樊林策展,并由其及冯原共同担任学术主持。通过“时光”、“场域”、“行迹”三部分构成的“我们”,作为广州市雕塑学会自今年1月成立以来的首展,囊括了陈育灵、陈经毅、程一峰、李汉铭、林振福等48名具有美术学院教育背景的艺术家作品,勾勒了这一代本土青年雕塑家成长的线索以及鲜明的断面。

学术主持冯原在开幕式上致辞

策展人樊林在开幕式上致辞

289艺术空间总监张超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州市雕塑学会会长陈育灵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现场,冯原教授从纵向学术角度梳理了广州市雕塑学会的成立背景,他认为从历史的语境考察,雕塑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人类文明早期,雕塑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匠时代;另一个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开端以来,艺术走上创新性、自主性的时代。冯原说,“广州市雕塑学会成立基于这两大背景所产生的文化遗产上成立,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过去,还应看到新一代如何在新的条件下,为未来带来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展览现场

  一般情况下,雕塑联展按题材划分作品展示空间,而此次展览“时光”、“场域”、“行迹”三个部分更多是以作品话语进行导向,策展人樊林解释原因为,“不想约束观众的思考,并设定观众对作品了解、有足够的知识准备与感受力。”同时,樊林亦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呈现出当代雕塑家正面临的一种困境,“无论是对传统手段的把握,还是对材料语言的强调,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创作大体与雕塑创作教育紧密相连,并进行了新的扩展与运用。但在这个生态中被培育而出的一代,大多要靠自己的力量坚持生存与创作。在赞助性质的社会雕塑渐减、新收藏体系暂未成熟的情况下,当代青年雕塑家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做?此次展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289艺术空间艺术总监张超表示,此次展览呈现了本土青年雕塑家们一种鲜活的创作状态。而广州市雕塑学会会长陈育灵则谈及学会成立初衷,是为本土青年雕塑家们提供展示平台。同时他表示,此次展览展示了学会会员们的艺术创作历程,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在这方面,现为专职雕塑家、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陈经毅补充道,“当下给予雕塑创作的展示平台并不多,很多学生离校后创作路可能就断了,但事实上,他们都依然有着丰富的创作表达欲望,希望这个平台能给大家走下去的力量。”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7月28日。

  以下为参展雕塑家作品——

陈育灵《境界》 15x8x25cm

陈经毅《边际》

吴德灏 《那一年2》 玻璃 70×40×26cm

张羽 《门2》 250x280x80cm 不锈钢、林光材料 2014

洪波 《放不开》 陶瓷50x40x40cm 2007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