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用钢丝编织的手艺人 师进滇同名个展亮相上品艺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桂森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上品艺琅负责人谢蓉(右)和艺术家师进滇(中)及友人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7月9日晚,师进滇同

上品艺琅负责人谢蓉(右)和艺术家师进滇(中)及友人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7月9日晚,师进滇同名个展“师进滇”在草场地上品艺琅开幕。此次展览展出师进滇从2008年至2015年间用不锈钢丝纯手工编织创作的 “鸟巢”、“山地”、“空门和云影”、“哈雷”、“童声”、“沉浮”等作品。

  展览既有架上综合材料绘画,又有如“实体哈雷大小的摩托、古琴、屏风等装置雕塑,艺术家通过既有实物的“解构”与“重构”,全角度呈现其艺术之“轻”、“透。师进滇形容自己的作品为“把东西由真实可触的转变成一个没有实物的空壳,然而,它仍然是真实的,因为它固有的阴影还在伴随。”

展厅一角

  师进滇制作作品的特点是过程极其繁复和缓慢。比如展厅中的作品“哈雷”是艺术家根据实车哈雷为比照,拆下车的所有部件,用钢丝编织包裹,成形后取下零部件,再将其组装拼接而成。所以在作品中,具备了一辆哈雷所有部件的细节形状。再比如展厅中的“古琴”、“屏风”等作品,同样是取材于实物,用钢丝编织包裹所有的部位,不同的是,艺术家最终选择烧掉了包裹在里头的木头,只留下参与残余的木炭。

  “对于现在的雕塑装置的创作,我想表达有雕塑的物质性制作成分又有装置的观念。同时,让软体和透明来使环境和建筑的整体性保持一致、和谐。作品的失重和心理放松是我做雕塑装置的出发点,这样处理能够得到一种并非刻意的效果,在建筑环境中产生共鸣。相对于建筑实体,我的雕塑装置大量使用线条,这种线条本身带有自然形态,在建筑环境里,视觉上也是一个对比和强调。在有些雕塑装置作品中,除了空间的感受外,我强调了某种时间的记录,如一些旧门窗作品中,留下以前的形态。如:保留火烧以后的木炭,从对一种已有形态的塑造,通过燃烧,形成一种置换,而彻底地改变原有的物质性,得到新的感受。好象是物质的消失,体会一种精神理解。”师进滇说到。

艺术家王川在现场交流

夜晚,上品艺琅热闹的院子

  师进滇1953年出生于云南,1974年于四川美术学院学习,现在工作和生活在成都。师进滇的艺术创作经历了从传统雕塑到现代艺术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持续创造力的艺术家的“有机知识分子”特质。也正是因为这种持续的创造成果,使师进滇成为今天中国现当代艺术领域独具特色和价值的艺术家之一,备受业界重视。他的作品也被中国、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韩国的一些美术馆、机构和个人所收藏。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关键词: 师进滇 上品艺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