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忘山雅集——何宝森作品《长城落日》在清华阁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桂森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5年7月11日下午,“忘山雅集——《长城落日》纪念抗战

  2015年7月11日下午,“忘山雅集——《长城落日》纪念抗战七十周年”在顺义马坡清华阁开幕。

  如何表现重大题材,对于每个画家来说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挑战性。能否全面而又具体地展现重大题材,要靠画家两方面的才能:一是构思,二是技巧。没有足够多的内容体现,谓之空洞。无限度地表达过多内容谓之堆砌。选择好能充分表现核心思想的角度和素材,考验画家是否具有足够的思想深度和气度。有了思想,有了要表现的内容,能否在有限的空间里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考验的则是画家的专业手法、审美旨趣以及画家本人的才情。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取得的唯一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为此,全国人民做出极其巨大的牺牲。表现这一重大题材几乎是每个画家的共同愿望。何宝森先生近期创作完成的,便是献给“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的一份大礼。

  在这幅作品的创作上,何先生摒弃了传统中国画的构图模式,转换了传统中国画的时空意识,具有构图奇崛,立意新奇,内容丰富之特点。他把人物、建筑、动物、机械等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利用色彩的勾、拼、点、拖、泼、淌、染等技法把这些元素整合在一个大的环境里,达到了画面的和谐统一。长城自古就被誉为是东方巨龙,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着坚强、博大、包容、绵远的品性。

  画面中的长城横穿画面,而倘佯在其怀抱里的是中国古老的建筑文明史上的智慧结晶——卢沟桥,也有现代交通史的交通文明——铁路,这一古一今两种元素何先生把它巧妙的融进了长城区区盘旋的势中,与长城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性格和国土寸土不让的决心。在人物的描绘上,何先生采用了以点带面的形式把几个战争场面巧妙的安排在画面中,与长城城垛之点交相呼应,疏密得当,聚散相宜。细观这些人物形象,每一位都刻画的栩栩如生,工人、农民、学生、军队,万众一心都参与到了这一场反法西斯的战争中。

何宝森

长城落日

  艺评人李宽评价到:“何先生非常注重画面虚实的处理,古人常说:‘实处易,虚处难’,难就难在,虽说是虚处,其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让人不觉的虚空。在这一点上,何先生处理的可谓是精妙。他把几个表情各异的人物形象,或愤怒,或呐喊,都蕴含在了大片的色块中,使其虚化却呈现出强烈的张力,与近景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落日画在了长城之外,透过长城的垛口,恰好形成了日本国旗的‘膏药旗’的模样,寓意日本军国主义期数已尽,虽拥有精锐的铁骑,先进的鲨鱼嘴战机,可在伟大的中华民族面前,终于丧失其原本的嚣张气焰,犹如丧家之犬。透过画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何先生在构图上采用了壁画的构成形式,因为壁画能表现宏大的场面,能把各种元素整合在一块儿来体现画面的意境。在技法上,何先生则是用了自己开创的光墨画法,利用色彩的勾拼点染写出了画面的气氛,却始终倡导中国画对线的重视。何先生的这幅作品已经从中国画传统意义上开拓了绘画的表现领域,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而升华为中国画的现在主义了。经典并不以作品尺寸的大小而论,而是以作品的包含的内容和留给后人的启示来决定的。这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和传达的精神气韵,不只是通过大面积的罗列堆砌的形式所能表现出来的,它需要对文化的理解继承,对历史的感悟和认知,它是一个艺术家的综合修养迸发,这一点,何先生做到了。”

长城

赤壁

中华脊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