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正式面世 2025年完成总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倩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5年6月23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合作编制的《故宫保护总体规划》

  2015年6月23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合作编制的《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正式面世,召开咨询会向媒体与社会进行咨询,完成社会意见征询后将补充修改正式上报。

  征询会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所长向大家介绍了《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就《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编制过程、基本情况和拟解决的问题及对策等内容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总规划》的重要性

  故宫,作为15-20世纪中国明清两朝皇家沿用近500年的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代表了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最高成就。紫禁城内布局规整、恢弘壮丽的建筑群,无论在国际国内,都被认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体。1961年,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至今日,故宫以1500万人次的年接待观众数量,位居当今全球所有博物馆和世界文化遗产之首。这一数据,既见证了故宫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地位,也揭示了故宫的保护管理正面临着非同一般的挑战和压力。

  故宫博物院保护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同时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内部压力存在于23万平方米的古建筑、180余万件(套)的馆藏文物、1500万人次的年接待观众量,这三者在遗产的保存、保护、利用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着矛盾与制约;外部压力来自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快速推进中的城市建设对故宫的周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公众对文化与社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抬升故宫的观众接待量;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梦”、“文化复兴”等目标的提出,故宫的价值及其所承担的民族文化振兴之责任日渐显著。

  这一切所构成的挑战,毫无疑义是属于世界级的。《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启动:为深化故宫整体保护目标,全面贯彻《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2003-2020年)》、落实《“平安故宫”工程总体方案》,进一步提升故宫保护、利用与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我国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发挥故宫这一国家级文化遗产在民族振兴与文化自信等国家战略目标中特有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播作用。可以说,这是一个处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重大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遵照我国文物工作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遵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真实、完整传承文化遗产价值的要求,立足于故宫文化遗产价值的整体保护,进一步深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管理与研究等各方面措施的系统性与合理性。《故宫保护总体规划》以国家文物局2005年批准公布的《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2003-2020年)》为基础,引入了真实性、完整性、最小干预等国际文化遗产的一系列新理念,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管理和研究,全面展开了10年工作回顾与评估,归纳出主要问题;然后在重点研究故宫的遗产价值、分析其特征、辨认其载体的基础上,运用了“基于价值的遗产保护管理”规划总策略,采用了问题导向的务实姿态,针对故宫现存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突出问题,一一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级、分类、分区、分批、分期规划措施,由此走向“遗产价值的整体保护”规划目标。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是故宫博物院迄今为止的第一份以文化遗产价值整体保护为目标的专项保护管理规划。在传承了文化遗产保护强调完整性的立场上,系统梳理了文化遗产的价值,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故宫价值的三大主题——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典范、明清宫廷文化的见证、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品;第一次经由宫廷文化价值主题,将故宫不可移动的庞大建筑群体与可移动的珍贵馆藏文物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价值主题下,建立起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利用、管理与研究诸方面,充分体现出当代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理念。

  编制过程

  2003年10月,故宫博物院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合作编制《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2002-2020)》,并于2005年1月由国务院委托国家文物局评审批准通过,正式公布实施。为落实《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2002-2020)》有关具体规划内容,使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2012年2月,故宫博物院再次委托建筑历史研究所合作编制《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期间,“平安故宫”工程于2013年4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启动实施,成为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有力推动了编制工作的进展。

  自2012年2月至今,规划小组多次开展现场调研活动,与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深入座谈、征求意见,就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保护、功能调整、展览展示、遗产监测、观众管理等专题开展多次研讨。经过三易其稿,不断补充深化完善相关内容,今天以此稿内容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补充修改后将正式上报。

  基本情况

  1、保护对象及规划期限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保护对象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及其产权归属单位,包括紫禁城、端门、大高玄殿、皇史宬和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共5处明清皇家建筑群,总占地面积为106公顷。规划范围与故宫的世界文化遗产缓冲区(即故宫周边区域)等同。实现《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目标的时间节点为2025年,即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

  2、遗产价值主题与特征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以故宫价值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对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的清点整理工作,进一步对照《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评估标准,归纳出下列3大类故宫文化遗产价值主题,提炼出体现这些主题的13项文化遗产的价值特征及其载体,用作指导故宫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与诠释等诸项规划措施的主要依据:

  故宫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载体:

  (1)中国古代官式建筑之典范

  故宫是我国现存古代宫城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也是世界现存建筑基址占地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展现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营造制度、传统技艺;其空间格局展现了中国传统礼制文化的规划理念;故宫园林展现了中国古代宫廷园林的杰出成就;所藏建筑档案保存了中国古代营造制度和技艺的重要信息。

  (2)中国明清宫廷文化的特殊见证

  其形制、空间格局和功能,及大量宫廷历史文物见证并记录了明清宫廷制度、生活方式,清代宫廷中多元民族文化与信仰的交融,及中西文化的深刻交融。

  (3)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的系统展示

  馆藏的历代书画碑帖集中见证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史、历代古玩珍品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华。

  3、保存现状及存在问题

  遵照“整体保护遗产价值”的规划目标,依据《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和《奈良真实性文件》等文件,编制组对故宫展开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评估。评估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建筑群与馆藏文物在各自的保存、保护与展示要求上存在的统筹协调问题;故宫的保护、展示、管理要求与1500万人次/年的超负荷观众量之间的统筹协调问题;故宫整体保护与北京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统筹协调关系。

  4、规划总目标

  全面保存并延续故宫文化遗产载体的完整性、真实性,充分阐释其三大价值特征——中国古代官式建筑之典范、中国明清皇家宫廷文化的特殊见证、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的系统展现;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使其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东方文明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教育民众、振兴民族的重大社会作用,形成可持续的文化传承功能。

  5、规划原则

  真实完整的保存原则、最小干预的保护原则、整体保护的管理原则、保护优先的利用原则、基于价值的阐释原则、公众参与的展示原则。

  6、规划总策略

  (1)价值优先,建立完整体系

  以故宫价值研究为导向,探讨明清皇家宫廷文化的完整体系,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发掘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及特征,建立起文化遗产价值的完整体系,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管理工作提供系统的对象。

  (2)整体保护,统筹协调关系

  针对各类价值载体开展认定与保存、保护、管理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管理与研究措施,统筹梳理世界文化遗产地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3)保利互动,合理调整布局

  从空间功能的布局着手,合理调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

  (4)分级分类,分期推进实施

  综合分析各类价值载体不同的保存、保护和利用要求,分门别类、区分等级,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与利用方式。针对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压力和主要问题制定分期分批实施计划。

  (5)问题导向,突出规划重点

  以各类价值载体的保存与保护管理评估为依据,提炼主要问题、用作引导制定规划主要措施;并以规划期限为界,策划有针对性的实施重点,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

  (6)加强管理,提升保障能力

  依据世界文化遗产管理要求,全面加强故宫博物院的管理运行能力建设,完善风险预防、应急预警与监测管理措施,提升文化遗产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以更加真实、完整的传承故宫整体价值。

  7、确定保护范围

  依据故宫明清宫廷文化的遗产价值完整保护要求,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标准调整,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缓冲区要求,以及城乡规划的文化资源环境保护要求,划定故宫的环境协调区。并确定各类区划的四至边界,按照地块深化分级分类,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

  8、规划具体内容

  (1)关于功能分区

  调整故宫开放区与非开放区的比例与分布范围,尽可能扩大开放展示区范围,形成完整、集中、颇具规模的开放展示区域;参考各个院落历史功能,全面调整故宫利用功能布局,协调安排保护展示与办公管理所需空间;通过建设西河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等,腾退和保护文物建筑。

  (2)关于不可移动文物

  通过系统展示,促进不可移动文物(包括文物建筑、古树名木、露天陈设等)整体纳入故宫价值维护体系。依据故宫文化遗产价值整体保护的原则,建立系统的不可移动文物价值维护和利用体系;制定院落管理统一标准,开展以院落为单位的日常维护、监测及管理工作;全面评估故宫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状态,制定基于日常维护为主的修缮计划;建立基于院落管理模式的日常监测机制,制定故宫不可移动文物日常监测标准;建立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故宫不可移动文物基础数据库;完善修缮工程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培养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人才队伍等。同时拆除各类临时建筑,保证历史风貌和遗产地的完整性、真实性。

  (3)关于可移动文物

  针对故宫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现存问题,编制专项《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专项规划》,并在此规划完成前,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可移动文物的保存条件,比如改造提升原有地下文物库房,利用故宫博物院北院区进行文物保护、修复及展示,全面加强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等。

  (4)关于展示、宣传和观众服务

  通过扩大开放范围,合理布局展示空间,实现三大价值主题的系统性阐释:根据主题一“中国古代官式建筑之典范”,实现故宫宫殿建筑群整体格局展示,进行建筑等级制度、营造制度、营造技艺的展示和说明;根据主题二“中国明清宫廷文化的特殊见证”,编制《故宫文物建筑原状(式)陈列规划》,对原状陈列的宫殿布局进行严格考证和设置,全面、真实地展示宫廷文化;根据主题三“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的系统展示”,提升藏品展示条件,充分展示故宫艺术藏品所承载的中国古代艺术精品价值,进行馆藏精品展示场所建设可行性研究。

  不断创新各类宣传教育活动的内容,编制各项宣传、教育计划,扩大受众范围,培养公众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推进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工作,以丰富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让更多观众实现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实行科学合理的分流限流措施,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开展专题研究,实现观众量与参观舒适度对应的数据积累,科学研究最大承载量等课题,加强观众服务与流量控制,细化观众定向引导措施;改善院内微循环,避免集聚拥堵;完善安全检查制度、改善安防设施,排除观众人身安全隐患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为观众提供更加舒适的参观环境和文化氛围。

  (5)关于安全防范、遗产监测与人员管理

  实现高压消防管网的全面覆盖,研制并部署针对故宫文物建筑特点的消防设备;针对可移动文物的特点配置相应消防系统,提高针对性;提高安防系统的监控覆盖范围,更新安防设备;积极开展地震次生灾害、临震和震后综合防御对策研究,落实相关措施,制定整体防震应急预案;加强与社会专业机构合作,研制高科技防震设施并推广实施。

  针对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特征及其保护管理需求,从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保护、环境与人为影响因素、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开展系统规范的监测工作;对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分类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文化遗产保存的真实性、完整性、文化遗产受自然环境影响、人为环境影响、管理活动影响等方面;从技术与管理制度两个层面建构科学的监测管理与技术体系等。

  针对故宫博物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不均衡、人才短缺、团队协作不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继续提高等问题,制定并公布专项法规《故宫保护条例》;制定或修编《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技术力量;强化程序管理,探讨适合故宫文化遗产保护的工程管理程序。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拟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1、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展示和保存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矛盾

  现存问题:

  (1)在目前以故宫文物建筑作为展示空间的背景下,文物建筑的保护展示与文化遗产的现代化展示要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一方面,文物建筑展厅受建筑面积有限和文物建筑保护要求限制,难以满足珍贵馆藏文物的展示面积要求和设备改造要求;另一方面,珍贵艺术藏品的展示设施建设以及展示方式要求,不利于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展示。

  (2)馆藏文物的现代化展示要求与文物建筑保护间存在突出矛盾。展示用房的总体规模偏小,不足以全面阐释故宫的遗产价值;受文物建筑自身条件所限,展示用房在空间布置和场馆改造等方面均难以满足现代化文物展览要求。

  (3)馆藏文物材质品类众多,体量各异,保存环境复杂,保存空间的规模与保存环境亟待改善。目前的地下库房不能满足馆藏重要文物分区分类存放的需求,库房的规划布局和保存条件方面尚有不足。

  规划对策:

  按照院落历史功能、结合管理现状要求调整管理空间功能分区,扩大开放面积。调整故宫开放区与非开放区的比例与分布范围,尽可能扩大开放展示区范围,形成完整、集中、颇具规模的开放展示区域;根据院落历史功能、可移动文物保护要求,全面调整故宫各院落利用功能布局,优化展藏格局;将办公管理功能依据历史沿故宫外围周边布局,从空间组织关系上理顺保护展示与办公管理之间的关系;将院落作为实施保护管理工作的基本单元,以院落为单位,落实各项功能调整规划措施。

  比如,开放区内部除保留库藏、展示和观众服务功能外,其余办公管理功能一律调整至非开放区;全面调整文化遗产展示布局,扩大展示开放面积,增加展示用房数量,根据利用功能调整规划要求,将所有开放展示区内的非库藏类文物建筑列为展示用房;针对故宫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现存问题,编制专项《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专项规划》;制定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改善措施等。

  针对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现状,在《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专项规划》完成之前,采取以下规划措施:按照可移动文物保存要求改善目前展厅中可移动文物的保存条件,逐步更换为温湿度可控展柜;尽快开展原状陈设可移动文物的监测,制定相应的保存环境标准,并建立定期维护保养制度;采用展陈结合策略,协调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之间的利用功能需求;对地下文物库房进行设备升级改造,更换陈旧老化设备,将水冷系统改为风冷系统,实现温度、湿度的调控功能分区,完善文物保护功能;建设第三期地下文物库房,提升文物藏品保存条件;将体量较大、在紫禁城内无法满足展示环境的文物(如大型家居、辇轿、地毯等),移至故宫博物院北院区进行保护、修复及展示、养护;将可移动文物中与故宫皇家宫廷文化无关,且在故宫无法满足其保存环境的文物,移至故宫博物院北院区进行更好的保管、展示;全面加强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

  另,规划调整库藏用房,适当改造提升地下库房。测算库藏需求总量,对藏品进行分类评估,遵照国家标准,依文物材质、品类及各类文物的保存环境要求,制定文物库房的全面调整规划,合理策划可移动文物的存放方式和位置。根据可移动文物藏品需求适当对院内一、二期地下库房区域实施改造提升,改善提高地下库房文物保存环境,满足不同材质文物分类保存条件要求。

  2、故宫的不可移动与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展示、管理要求与超负荷观众量之间的统筹协调问题

  现存问题:

  故宫的旺季日观众拥挤状况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以及观众安全都存在隐患,极其不利于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故宫观众量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易在短时间段、特定区域内产生拥堵,并造成文物和人身安全伤害。故宫观众量时间分布受进京旅游活动的时间分布直接影响,空间分布不均的根源是重要(热点)文物建筑及园林的观众聚集效应。

  目前采取的改善宫内客流微循环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尚需进一步完善方案并落实各项工作。御花园作为故宫核心参观通道,观众密集,园林意境和园林景观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御花园内传统彩色石子地面、古树名木及园林植被,特别是皇家园林的景观氛围受超负荷观众量的威胁巨大。

  规划对策:

  (1)实施观众容量控制

  针对故宫观众量和日观众量世界第一的压力,规划采用分期递减策略,设定近期观众量控制指标为最高值8万人次/日,中远期逐渐加大控制力度;配合观众监测系统建设,开展专题研究,实现观众量与参观舒适度对应的数据积累,进一步矫正观众量限定指标,包括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高峰时段观众量控制和分区观众量控制;评估年观众量对保护管理目标的压力,制定年观众量控制目标。

  (2)加强观众安全防范

  通过优化票务制度、增强外部缓冲能力等入口管理方式消解观众量在进入时间上的峰值;通过扩大开放区域、细化观众定向引导、打通应急快速通道、实施分区域观众量控制,减缓瞬时观众拥堵风险大的区域的观众量峰值,加强导游人员管理等改善故宫内微循环的方式,避免观众在特定地点大量聚集;完善安全检查制度,排除文物建筑可能造成的观众人身安全隐患;改善安防设施,提升安防新技术、新系统。

  (3)加强服务人员体系建设

  按照考虑开放区扩大需求,优化相关管理部门人员配置,完善旺季增加临时人员的相关制度;加强外来导游人员、服务人员管理,对外来导游实施严格的考核检验制度和合作协议制度;管理部门严格控制人员进入故宫博物院进行经营活动;优化志愿者政策,进一步扩大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故宫价值阐释和观众服务中的作用。

  (4)宫廷园林和庭院景观保护

  实施宫廷园林日常维护措施。制定整体保护措施、监测观众数量,控制宫廷园林内观众数量,对御花园内采取地面及植被防护和观众限、分流等控制措施,消解观众对御花园造成的负面影响。

  3、故宫整体保护要求与故宫博物院37个部门、1500余名职工管理用房之间的统筹协调问题

  现存问题:

  故宫管理用房占用部分文物建筑,用房需求与文物保护矛盾突出。管理用房布局分散,业务关联密切的部门相隔较远,不利于日常沟通协调。文物建筑的自身条件及保护要求限制了使用部门的发展建设。院内现有的观众流线和内部管理流线间存在相互干扰,存在安全隐患。

  规划对策:

  (1)腾退占用文物建筑的管理用房,逐步降低办公用房占用文物建筑的比例;全面系统调整管理用房布局,按部门业务与文物建筑的关联密切程度重新调整部门位置,故宫红墙以内除保留必要的安全保卫和有关业务部门之外,逐步外迁其他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和研究部门。

  (2)规划要求依据历史档案恢复各院落、筒子河围房的建筑历史外观形态,内部空间应利于业务开展功能。规划现一、二期地库区域实施地库改造提升工程。

  4、破坏故宫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的突出问题

  现存问题:

  紧邻城垣种植的柳树明显违背古代宫城周边禁止植树的安保禁忌,与历史原貌不符,沥青、水泥路面等与历史原貌不符。

  规划对策:

  移除不当种植的树木,恢复围房的历史风貌;依据真实性和完整性评估,可对部分历史院落/地块格局发生改变和少量无存的院落,如西河沿、内务府和造办处等,实施空间格局的恢复措施;拆除所有与保护和展示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改造必要的观众服务设施;改造基础管线和室外设备,消除对开放展示区景观的影响;对传统铺地地面实施日常维护措施,并针对破损较严重的传统铺地进行更换;对水泥方砖、石材及沥青地面等非传统铺地地面采取逐步恢复传统铺地的材料和样式,根据历史资料,对不同区域、不同材料按相应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传统做法实施更换。

  5、遗产保护与遗产管辖权不统一的矛盾

  现存问题:

  外单位用房中,除与故宫安全保卫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外,其他与故宫保护工作无关的外单位占用面积较大,不利于故宫文化遗产价值的全面展示,增加了保护与管理的难度。

  故宫周边的外围环境指紫禁城城垣外皮至筒子河外沿之间的保护范围地段,目前各区域管理权属分散,周边的社会公共空间总体呈杂乱无序状态,不符合故宫保护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也使故宫博物院制定的各项保护措施难以全面实施。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阙左门与阙右门之间社会车辆可以任意穿行,东、西华门外游商小贩随意拦截观众兜售商品、社会车辆任意停放等。严重影响了遗产地风貌,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规划对策:

  故宫保护范围分别由紫禁城及端门、大高玄殿、皇史宬及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4处地块组成;总占地面积106.09公顷。保留调整或者搬迁与故宫安全保卫无关联的外单位。

  6、故宫古建筑保护的自身规律和特殊性与现行体制机制的矛盾

  现存问题:

  鉴于故宫文物价值较高,对更换的传统建筑材料品质要求高,亟需建立专供古建筑传统材料的生产基地或调整古建筑修缮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

  故宫博物院维持传统营造技艺的人才队伍缺少可持续的机制和政策支撑,需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规范的专项制度和标准,将常态维修与技艺传承有机结合,并在用人制度方面对传承人才予以充分保障,切实解决传统技艺传承人才匮乏的问题。

  规划对策:

  以“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建设为依托,制定全面的建筑传统技艺传承策略、机制和计划,把故宫古建筑的修缮纳入故宫博物院科研体系。并与北京太庙、社稷坛、景山、颐和园、天地日月坛,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以及明清皇家陵寝――明十三陵(包括景泰陵、南京孝陵、钟祥显陵)和清东、西陵(包括辽宁永陵、福陵、昭陵)等建立协作研究机制。

  在政策层面,通过调整现行古建筑修缮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完善与传统技艺传承相关的管理制度,维护故宫古建筑修缮和技艺传承队伍的稳定,培育明清官式建筑传统建造材料的生产基地,保障明清官式建筑传统建造材料的质量,为故宫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提供可持续的制度保障。

  在技术层面,制定基于故宫古建筑修缮施工的明清官式建筑建造材料工艺标准、施工技术标准和操作技术规程,为故宫古建筑的维护和修缮提供技术规范。

  在人才层面,以“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和修缮技艺部为核心,协同故宫研究院的相关科研部门,建立故宫古建筑/构筑物日常维护和重点修缮的科研机制。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为基础,建立完善基于故宫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信息记录和保存、遗产监测、日常养护和重点修缮的勘察、研究和设计队伍;以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为基础,恢复完善故宫博物院的传统古建筑修缮施工队伍,建立基于故宫文物建筑修缮为核心的明清官式建筑保护和修缮技艺传承队伍。

  在建设材料上,以“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传统的明清皇家建材生产和加工地区,培育明清官式建筑传统材料、加工工艺的生产和传承基地。

  最后,通过制定并公布专项法规《故宫保护条例》,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加强故宫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性、真实性,提升文化遗产价值整体保护力度,保障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制定国家一级的专项法规《故宫保护条例》,对跨部门的主要保护管理措施以统筹协调管理方式予以整合。

  希望《故宫保护总体规划》能够在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公布实施,在故宫博物院的百年大庆即2025年基本实现规划目标。作为21世纪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者们,期待通过《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实施,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并“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的目标。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