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广州发掘宋代古河堤 明前市中心是"水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山四路大塘街一工地发掘出宋代古河堤,并出土大量生活器皿用具
唐宋时期的广州人逛市中心,可能相当于逛“水城”。记者昨日从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期在中山四路大塘街一工地发掘的古河堤,证明明代以前的仓边路一带是珠江支流。据测算,河道最宽处可达70米,足以行驶大型船只。
明代前广州是“水城”
古河堤藏身中山四路大塘街东侧的某工地,正对仓边路。
古河堤的堤边用石块垒砌而成,现存石构部分东西宽约1.6米、高0.9~1.4米。市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2002年曾在工地东部发掘出一段古河堤,也属于宋代中晚期。除了河堤,考古人员还在工地北部清理出两个桥墩遗迹。
记者了解到,1996年在吉祥路也发掘出宋代的古河堤。
市考古所专家介绍,古河道河底最深距现地表9.2米,河道的淤积层厚达3米。它至少唐代就已经存在,到明代逐渐废弃,两宋时期规模最大。“这证明明代以前的广州市中心处于一个水环境当中,可以说就是一座‘水城’。”
专家说,经初步测量,宋代中晚期这段河道的宽度超过70米,足以行驶大型船只。根据史书记载,该河道应该就是宋代的“清水濠”,又叫做“文溪”。现在万福路的‘清水濠’巷,估计就是因此而得名。
据分析,清水濠是珠江的支流,发源于白云山,在今文明路一带汇入珠江。专家告诉记者,“这道支流水域相当浩大,南岸远远超出了现在的海珠区,甚至达到接近大海的地方。”专家认为,这次古河道西堤的发现,对广州城区历史地理和古环境复原研究非常有价值。
出土数以万计景德镇瓷器
“到了明代,这段河道就被填埋,逐渐发展成为生活区。”专家介绍,河道遗址上清理出11眼明清时期的水井,和大量各种材质的生活器皿,可以证明这里人烟已经相当繁盛。
“让我们惊喜的是,这次发掘清理出数以万计的青花瓷器,而且全部产自景德镇。”专家说,这表明明清的广州人家已大量使用质量上乘的青花瓷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