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第九届AAC艺术中国提名奖颁奖典礼直击——年度艺术出版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万舒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颁奖典礼现场  导言:2015年5月28日,&l

“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颁奖典礼现场

  导言:2015年5月28日,“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颁奖典礼在故宫举行。当天下午4点,在颁奖典礼之前,主办方先于故宫博物院数字所演播厅颁发了“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出版物”三大奖项的提名奖。其中年度出版物提名奖花落五本国内外重要的与中国当代艺术相关的出版物:《激进艺术小史:八十年代上海记事》《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第一辑:感观媒介与认知方式的转变)、《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 Critical History》、《A History of Exhibitions: Shanghai 1979-2006》、《Contemporary Chinese Art——A History 1970s-2000s》。

 AAC艺术中国总负责人关予主持颁奖典礼

  提名奖颁奖典礼由AAC艺术中国项目总负责人关予女士主持,她介绍本年度AAC艺术中国是第二次把提名奖作为艺术中国的正式奖项推出,在颁奖盛典之前颁出每个奖项的提名奖。第九届AAC艺术中国评选自2015年3月启动,AAC艺术中国做到第九届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离商业越来越远,尽可能的保留着一个更学术、更纯粹、更干净的平台,第九届AAC艺术中国致力于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纪录者和传播者,聚焦在当下发生的艺术。

第九届AAC艺术中国轮值主席朱青生致辞

  本届轮值主席朱青生先生首先致辞,朱青生谈到AAC艺术中国在中国众多评选奖项中能够获得诸多关注,源于其对全年当代艺术按照月度报告的形式来纪录和跟踪,从2013年1月开始,AAC艺术中国每月对艺术领域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事件进行全面搜集,形成图文资料并以月度观察报告的形式对外公布,并定期向评委和相关专家寄送月度观察报告,为评选提供更精准、客观的文献材料。第二则是基于评选过程中的讨论制度:“评选的讨论过程会产生诸多意见甚至是争论,因为今天的评选是多元的。”这是AAC艺术中国评选的两个优势,让AAC艺术中国逐步延续下去并继续产生影响力。朱青生最后谈到:“在AAC艺术中国中无论是哪位艺术家获得最终大奖,所有得到提名的艺术家都足够优秀。”

AAC艺术中国创始人、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致辞

  AAC艺术中国创始人、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在现场谈到AAC艺术中国由原来到复杂,有复杂到聚焦,聚焦当代艺术是AAC艺术中国在当下与未来的诉求,AAC艺术中国希望为中国当代艺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平台,希望每一位得到提名的艺术家能够受到社会的关注,希望本土和地域发生的当代艺术让更多人看到,同时也更多的拉近当代艺术跟大众审美认知和文化认知;AAC艺术中国的不断变革希望能够让当代艺术放开更大怀抱,有更多碰撞。AAC艺术中国进行到第九届,希望通过此项奖项向国际、国内输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成为观看中国当代艺术的风向标。

AAC艺术中国评委、颁奖嘉宾高士明介绍五本出版物

年度艺术出版物颁奖现场

  艺术出版物是本次提名奖颁奖现场首个颁布的奖项。艺术出版社奖项在今年的AAC出现了变革,一方面更专注于当代艺术领域,一方面扩宽了出版语言的范围,将使用所有语言撰写的与中国当代艺术相关的出版物都纳入了进来。张子康、凯伦-史密斯、高士明为获奖出版物代表进行了颁奖。颁奖嘉宾高士明发言说:“对于艺术出版物这个奖项,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写作的奖项。写作构成了当代艺术生态中极其重要的推动力量。写作可以成为一种行动,它可以影响和改变我们业已习惯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包括对于艺术理解结构、历史观念和叙述方法,包括艺术到底是什么的认知。而这五本书的作者,通过写作而进行的行动是值得鼓励的。希望在未来能够看到海外与中国更有能量更有爆破力的写作。”

  名称: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 Critical History

  作者:Paul Gladston

  出版:Reaktion Books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尤其是中国的买家。同时,各种非常有活力的艺术社区出现在全国的主要城市,如非常著名的北京798艺术区。以此为背景,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发展,将艺术置于中国及国际语境中。本书以大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为主要关注对象,同时也讨论了来自港澳台的艺术家们的当代艺术。Paul Gladston提供了一系列的辩证的观点,讨论在国内国外各种关系的制约平衡下,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是如何被塑造。

  名称:A History of Exhibitions: Shanghai 1979-2006

  作者:[塞尔维亚] 比利安娜·思瑞克

  出版: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CFCCA)

  这本《A History of Exhibitions: Shanghai 1979-2006》,是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主编出版的《上海滩:上海艺术家的个案(1979-200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一书的英文版本,后者是比利安娜2009年呈现的研究项目“上海滩:1979-2009”的展览出版物。英文版的大部分文献、照片、艺术家、策展人的访谈和文字都来自中文版,两书描述的主题稍有不同,中文版把艺术家个案作为核心问题,这本英文出版物则试图从比利安娜提出的“展览史”角度描述上海艺术世界三十年的演变。

  的确如编者所说,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份完整记录过去三十多年上海艺术家的创作和展览的档案,我想更为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当代艺术史叙述和生产仍然在围绕着纪念碑式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并且也没有找到社会政治批判之外的线索来描述乃至重构我们的历史和现实。这本书中选择的所有展览都是由艺术家自我组织实现的,这一方面反映出时代的特殊历史条件,也在试图勾画出一条野生的线索,而根据书中的描述,这条线索被以北京为中心的艺术史叙述放在了边缘的位置。因此在编者看来,这项工作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展览史”的角度,赋予全书选取的34个展览以及其中涵纳的个案应有的历史位置。

  名称:Contemporary Chinese Art——A History 1970s-2000s

  作者:Wu Hung

  出版: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中国的当代艺术萌芽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自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就成为全球艺术世界中一股极具生机和影响力的力量,并且急速缩小了东西方文明的差距。本书调研(含大量丰富图像)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无论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的语境中还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描述了在那个极端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中中国中国艺术是如何发展的,而这正是我们所急需的。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关键发展事件、风格、趋势,重要的艺术家及艺术项目,实验性的展览以及先锋艺术的出版物,以及中国新兴的博物馆、画廊和艺术空间。想要让今天的全球艺术让人兴奋并且充满生机,那么中国当代艺术最不可缺少的资源。

  名称:激进艺术小史:八十年代上海记事

  作者:赵川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激进主义”一词当然不是全新之物,它在以往的论述中多指某些时段中的局部方向,偶尔也作形容使用。《激进艺术小史(八十年代上海记事)》试图归纳和谈论的上海激进主义艺术,不是一个流派,而是对那一代或更长时期里重要的艺术实践形态的概括。它有着强调自身思想倾向的概念特质和范围,当然不包容当年新潮艺术的全部。直到偏离、转向和衰竭之前,它充沛的行动特征,确是一度为上海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勃发而出的艺术能量。

  名称:《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第一辑:感观媒介与认知方式的转变)

  编者:鲁明军

  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书是国内第一份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中文学术刊物,内容涉及摄影、电影、声音、绘画及互联网的研究,分为“专题论文”、“当代档案”、“海外回译”、“展览研究”、“问题现场”等栏目。本书作者身份涵盖艺术史学者、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文化理论学者、历史学家及艺术家。本书以研究的独立性、开放性与学理性为基础,提倡开阔的学术视野、专业的微观研究与敏锐的问题意识,希望能够在打破艺术史、艺术评论、艺术理论写作之间,以及与其他各人文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的同时,也能摆脱日益固化的当代艺术历史叙事。该书侧重于专题论文、综合评论和重要文献的发表,鼓励深入的学术论争与对话,意在构建一个有理论意识与实证精神的、以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为基础的学术领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