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许钦松山水创作品鉴会:许钦松中国山水画变革之道与自我梳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常芳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月9日晚,由雅昌艺术网与花城美

  2月9日晚,由雅昌艺术网与花城美术馆共同举办的“前进的脚步——中国山水画的新变革”许钦松山水创作私享品鉴会在花城美术馆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与观众分享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以及他自己山水画的创作经验。

“前进的脚步——中国山水画的新变革”许钦松山水创作私享品鉴会在花城美术馆举行

  谈山水画的精神:是中国人的心灵寄托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家园,山水画是中国绘画最核心的部分,是最为辉煌、理论最完备、大师最多的画种,是每个人都应该认识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许钦松开宗明义地对中国画传统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要的梳理。

  “山水画是由古代知识分子一手开创出来的,而不是由工匠渐渐创造出来的。”许钦松认为,山水画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哲学最高层面的体现。而中国人对山水风景的认识,比西方人早了将近一千年。山水画之所以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画的核心部分,是因为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与山水观。

许钦松《岭云带雨》中国画 215x628cm 2007年

  中国山水画寄托着文人士大夫的山水精神,使观赏者能够成为进入到山水,行走于山水之间,成为心灵的寄托。加上中国山水画是散点透视,画家们把不同视角看到的景色,综合在一个画面中,中国人是在流动的过程中观看自然界的,西方是框住自然的某个片段。

  许钦松认为,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研究课题,中国传统绘画对山水讲究“可观、可游、可居”,其实是人类的占有欲在作怪,当去到外太空,以第三者的身份观看,身份和精神都能得到超越。

  许钦松分享了他1999年在尼泊尔在直升机上贴着雪峰看雪山的经历,那次他乘坐直升飞机上升到几千米的高空,在一个古代山水画家从未到达的角度俯看尼泊尔的崇山峻岭,以及缭绕于之间的诡幻绮丽的云雾光影,被大自然混沌初开的生命元气,苍茫无野的天地之力所深深折服,启发了他对于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思考,并驱使他在创作之中去不断地追求一种如同自然般恒久的精神力量,并希冀这种精神依附在他的山水画中并久远地散发着魅力,从此他开创了“圣洁山水”的山水创作。

  在许钦松的笔下,自然是用来敬畏的,是只可观望不可把玩的,许钦松认为,现代人对自然索取的太多,应该以敬畏之心面对自然。正因为对自然的热爱,他以山水画家和政协委员的身份,问雾霾、问水,希望引起大家对自然生态的重视和敬畏。

许钦松在讲座现场分享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和他在山水画创作中的新变革

  谈创作:对于山水画的四大变革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思想与社会的起伏变迁相吻合。许钦松向听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与心得。1972年,20岁的许钦松考进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先后师从王肇民、黎雄才、杨之光等岭南名家接受正规系统的美术训练。“我在艺术圈最早成名是因为版画作品,这也是我的绘画作品里有"金石味"的重要原因。”他回忆道。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许钦松渐渐将创作重点转移到山水画中来。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刻意突出对“岭南画派”革新精神的继承。与古人在山水画中寄托文人意趣的做法不同,许钦松的“无人山水”将山水与自然推向神圣的殿堂,使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蛮荒之境。

  许钦松分享了自己山水创作中的四大革新:一是融合中西的“环视法”, 360度的观看方法,创造了一个开阔、深远、广袤的视觉空间;二是,“大笔墨观”思想的提出,许钦松对“笔墨”的态度是要吸取其精华,无论是传统的“小笔墨”还是其它绘画体系的元素都要拿来,融合为“大笔墨”。三、在纯水墨上的创新是对灰色的极限丰富的研究,对云、雾、烟、雨等几项古人不大去探索的领域给予了高度的注重和细致研究,在画面营造出了交响乐似的效果特点;四、革新四、金石和光色入画的力度,古人“金石入画”以“篆刻”刀法,许钦松以“木刻”刀法表达山体的结构和形体,再从西画中引入古人历来欠缺的光色传统,结合两种方法,在画面上表达出来。

  这四点构成了许钦松山水画面中那种开阔无边的即视感、风驰电掣的韵律感、云雾漂流的动态感、山体坚实浑厚的立体感、强烈而硬实的光影感。这种艺术特征的形成,是许钦松自身艺术经历的自然演化,也是对他心中的山水精神,山水情感的自我解释与流露。

现场提问的观众获得许钦松的书法作品

  最后许钦松还在观众提问环节分享了他对艺术品价值判断的心得,他认为,判断哪些画值得收藏最重要的依据是艺术史和文化史,主要是看画家创造的艺术作品为文化的发展贡献了什么,只是简单的继承,历史是不会给他位置的,没有历史的评判就不会进入艺术史。

上一页 12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