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王牧羽水墨作品汇报展 移情日常生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徐婉娟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王牧羽(左一)开幕式致辞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1月11日下午,“刘进安

 

王牧羽(左一)开幕式致辞

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1月11日下午,“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王牧羽作品汇报展”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出了王牧羽“静物”、“边缘”、“突围”,“云图”四个系列题材共45件水墨作品。

  王牧羽,原名王强, 1975年生于山东,1992年起师从扬子江先生学习山水画。2006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岳海波。2010年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学习。这是王牧羽从2010年10月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学习四年,较为完整的水墨探索创作汇报,也是继去年10月在德国成功举办“天空之城”个展之后,其个人在2015年的重要展览之一。

王牧羽 《突围之七》 70×45cm 纸本水墨 2012年

王牧羽 《突围之八》 70×45cm 纸本水墨 2012年

  其中“突围”系列是王牧羽有感于2012年7月北京的一次洪水事件。“当时画这批画的最初动机的确是因为震撼于那新闻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报道。当时真的有许多市民在洪水里这样悠闲的过来了,后来我还听说天津也洪水了,市民在大街上捕鱼,不亦乐乎。我震撼于在那样突然的遭遇下人和自然的一种很奇怪的面对。但当时我刚刚从一场自己肉体的灾难里走出来,那种劫后余生的释然,让我对这样的人类共同灾难也同样的有一种趋近于达观的视点。就像您刚才所说的,我的这种达观甚至以一种近乎调侃的姿态表现出来,而不是抵抗,挣扎,痛苦,沮丧。我自身的情绪是非常平静的。”

王牧羽《知北游之一》 200×145cm 纸本水墨 2014年

王牧羽《知北游之二》 200×55cm 纸本水墨 2014年

  而近期“云图”系列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2011年王牧羽画“边缘”系列的时候。“那批作品的创作过程让我对‘人和土地的面对’这个关系有很深的感触。这种感触最终凝结在我2011年底出的一本画册《边缘》上。记得当时在选择封面上‘边缘’这个词的英文单词时,我思考的挺多。我没有用最常用的‘edge’,而是选择了‘border’,因为我认为前者是在定义一个确定了中心的边缘,而后者则更客观的指一种不同区域的边界和碰撞。我想表达的正是如此,城市和田园,传统和现代,内心与环境,这些对立的概念到底谁更中心,我无法确定,我只能确定这就是我们当心生存困境的真实。所以我就以带有一定高度俯瞰的视角去如实记录,就有了那批浅灰而冷静的作品。也就在那些记录里,我也创作了几幅重点表现天空的,当然那是北京南郊的天空,虽然还不至于说暗无天日,可它的代表性关键词却是暗,灰,低沉。那时候我就已经发现,天空对我往往有特别的触动。”

翁剑青

  本次展览特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美术史学博士生导师翁剑青担任学术主持。翁剑青在系统梳理王牧羽的不同阶段的作品面貌后,在展览前言中谈到:“王牧羽善于把绘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与其个人的生活经验及内心的真实关切密切结合,其注重的是其个人的存在与周遭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与天地万物的心灵对话及其内在移情的美学呈现方式。这种简约而平实的微叙事方式,显现出现代人的理性及其现实的生存语境和语义。”

刘进安

  翁剑青在当天开幕式上表示,王牧羽作品中与当下不少浮华的水墨创作产生内在距离,其内在所传达的独创性和真实感让他更为关注。出席展览开幕的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进安也在发言中,对学生王牧羽这几年扎实执着的艺术语言探索和认真朴素的创作精神给以肯定。

  这次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1月16日。

王牧羽 《薄阳》 68×45cm 纸本水墨 2011

王牧羽 《城市系列之二》 69×93cm 纸本水墨  2011

王牧羽 《列之二》 68×136cm 纸本水墨 2011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