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为纪念首个国家公祭日 吴为山“塑魂鉴史”雕塑展亮相国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王松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为纪念首个国家公祭日“塑魂鉴史”雕塑展在国博亮相  吴为山开幕致辞表达对

  为纪念首个国家公祭日“塑魂鉴史”雕塑展在国博亮相

  吴为山开幕致辞表达对亡魂的哀思

  (雅昌艺术网讯) 12月9日下午, “塑魂鉴史——吴为山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以纪念即将到临12月13日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首个“国家公祭日”,表达对死难同胞的哀思。

  家破人亡(中稿)

  家破人亡(头部)

  逃难之一——求生

  在国家博物馆一层,吴为山创作的11组主题雕塑在西大厅公共区域展出。据悉,此次展出作品为2005年艺术家吴为山受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委托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创作的大型纪念雕塑。纪念雕塑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个主题部分组成。2007年12月13日落成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构成悲壮的历史巨章,大型雕塑《家破人亡》成为整个纪念馆的标志。

  逃难之二——挣扎

  逃难之三——孤儿

  逃难之四——母与子

  逃难之五——祖孙

  其中,展出的主题雕塑《家破人亡》为高11.5米原件的中稿, 采用“大写意”的创作手法, 高2.47米的中稿被安置在展出区域的最北边。黑色的表现被凌辱的母亲悲痛至极,无力地托着蒙难的儿子,麻木地向天呼号,屈辱而不屈服的形象。她是千千万万受难家庭的代表,是受难祖国母亲的象征。造型似大写的“人”,赤足于大地,悲愤痉挛,向天控诉和呼号。

  逃难之六——老母亲

  逃难之七——圣洁

  逃难之八——小孙儿

  主题雕塑《逃难》共有10组,共表现了妇女、儿童、老人,知识份子、普通市民、僧人等21位人物形象在展厅虚实错落。其中,有描绘婴儿趴在死去母亲身上吮吸最后一滴奶的雕塑,年老的儿子搀扶着八十岁的老母亲逃难的雕塑,被日军强暴的少女为一洗清白而投井自尽的雕塑,逃难僧人途中在死者干枯的尸体边停留抹下其含冤的双目的雕塑。雕像为银灰的色质,吴为山认为银灰色质区别于常见的青铜、古铜色更能表现弥天恐怖中逃出的难者。

  逃难之九——最后一滴奶

  逃难之十一——抚魂

  雕塑作者吴为山先生创作完成此作品后曾深情地写下诗句并铸刻于雕塑大型纪念碑体:“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

  现场观众一一拿起相机和手机记录作品

  据悉,这组群雕获住建部、文化部颁发的“新中国60周年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作品曾在2012年9月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2012年11月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威尼斯宫以及2014年10月韩国浦项美术馆等机构举办的“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上展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赞誉这组雕塑:“吴为山的雕塑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

  吴为山在致辞中说:“今天这组雕塑中《逃难》主题群雕在国家博物馆的西大厅展出,在象征五千年文化的圣殿,那些在大屠杀中逃难的同胞,他们的灵魂仿佛被复活,他们的惊恐、悲愤,他的呐喊、呼号从人性的深处发出,他们的身影、形态、动态和表现是人类经受灾难、屈辱、人类声张正义、祈求和平的象征。它再一次敲响警世之钟: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