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文化信息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首先,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要有自觉的主体意识,集中表现为维护好社会主义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本根性”,这样才能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正确认识所接触的世界上的多种文化,并在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找准和确立自己的位置。这就需要积极处理好“同质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关系,从而努力使上海成为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窗口、国外文化经典荟萃的舞台和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西方学者苏利文提醒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特别注意防止“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即“来自发达国家与支配者利益相关的文化价值或观点的商品、时尚或生活方式等流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创造出某些特定的需求或消费形态,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国文化的侵害、取代或挑战,受支配程度越来越高的状况”,这一提醒值得重视。和对外贸易“出超”相比,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现象,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处于严重逆差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建设应当为扭转这种局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要自觉应对市场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经济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利益主体的多样性,二是社会竞争的激烈性。这使社会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趋于功利化、世俗化和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都有显著增强。市场经济和深刻社会转型在给社会带来活力的同时,也诱发出诸如拜金、享乐、利己、冷漠、虚无等消极现象,这在大都市表现尤其突出。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核心价值观建设。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要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性相统一,决不能两眼只是盯住文化产业的GDP,应当是用先进文化引导市场经济的完善,而不是将文化沦为市场的奴仆和工具,要防止大都市文化消费化、符号化的过度舒服,坚决克服文化的媚俗化现象。切实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道德建设,致力于培育市民具有健康的价值取向、向上的精神状态、诚信的道德情操,应当成为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有效抓手。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