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32年后的当代艺术研讨会 回顾中国行为艺术30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徐婉娟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继1982年6月的“神农架全国美术理论工作会”之后,32年后的7月26日

  继1982年6月的“神农架全国美术理论工作会”之后,32年后的7月26日上午,“批评·理论·前言——神农论坛(二)中国行为艺术30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神农架香溪源酒店召开。为期三天的研讨会将主要就“如何界定行为艺术”、“中国行为艺术30年回顾”、“西方行为艺术的来龙去脉以及对中国艺术的启示”、“中国最近10年行为艺术的语言”、“行为艺术与社会及其它”、“遴选30件中国行为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六个方向主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贾方舟

  在经过上午“热烈但不激烈”的讨论如何界定行为艺术后,下午的研讨会在贾方舟的主持下,主要以“回顾中国的行为艺术30年”为主,通过对过往30年中国艺术家参与和策划的诸多行为艺术作品案例,先后朱青生、孙振华、皮道坚、陈默、段君、佟玉洁、付晓东按照时间脉络进行个案分析和补充来发表自己看法。

朱青生

  首先,朱青生就自己分别在1986年和1987年参与的“观念21行为活动”和“温普林艺术展”两个具体案例还原当时情景,对早期中国行为艺术做出补充。接着,孙振华引用他与鲁虹合编的《异化的肉身——中国行为艺术》一书中的“当下的过去:中国行为艺术的怀旧模式”这一章节,从“怀旧”的视角提出“为什么中国行为艺术一直摆脱不了怀旧模式”,在阐述涉及主要的4个原因,还举例说明开启“怀旧模式”的艺术家主要有利用红色遗迹、利用历史遗迹、利用文化怀旧,以及重返乡土4个方面的呈现方式。

皮道坚

  随后,皮道坚主要就90年代至新世纪的中国行为艺术现象谈到主题“行为艺术的力量:从惊世骇俗到隐秘的泛化”。目前在国内公众的印象中,行为艺术是普遍不被接受的一种另类艺术门类,皮道坚认为其最主要原因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行为艺术家直接采用“突显”的表现方式,“怎么惊世骇俗怎么来”,所及导致行为艺术如今在公众的印象中就是极端的。但到了新世纪以来,中国行为艺术家的表达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年轻艺术家的行为作品不再使用赤裸裸的方式呈现,而是开始将行为动机隐藏在作品背后,并且与其他艺术形式甚至是跨领域方面出现交叉。

陈默

  而陈默主要就四川地区近20年的行为艺术发展进行介绍,他表示:“成都的行为艺术比北京的行为艺术相对更加温和与生态。早期的4次行为运动都与大型群展《水的保卫者》有关”,“蜀中八怪”就是以自身行动参与和改变社会的最佳案例体现。另外,陈默还就四川地区高校教育近几年情况介绍到:“从以前四川美院对待行为艺术采取‘防’、‘堵’的态度,到新媒体系已经开展和实践三年的行为艺术课程”,可是看出美术院校及教育体制正在逐渐转变过去对行为艺术具有偏见的看法。陈默还介绍到除四川美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也有开设关于行为艺术的课程。

段君

佟玉洁

付晓东

  下午会议后半段,段君就北京东村为个案分析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段时间内,居住在东村的一批行为艺术家的作品,以及相对应的早期西方行为艺术家作品之间所产生的内在关联。而长期研究女性艺术家的佟玉洁就中国女性艺术家的行为艺术方面主要提出了“身体政治的维度”的观点。最后付晓东就近几年空间站所策划和推动的行为艺术项目进行介绍,其中“双飞艺术中心”青年艺术家组合今年3月在军械库艺术展上所进行的《你中奖了!》项目在艺术展现场引起观众与之积极互动的良好效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