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顾铮:宏大叙事之下的摄影必然转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万舒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4年3月5日,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摄影艺术家

  (雅昌艺术网讯)2014年3月5日,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摄影艺术家初评评选在798艺术区雅昌艺术中心举行,同期进行的是以“2013,个人影像的可能性是什么”为主题的年度摄影艺术微论坛。

  本年度摄影组初评组长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小彦担任,并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策展人蔡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铮;《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著名纪实摄影家晋永权;《中国摄影》杂志副主编李波;独立策展人李媚;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摄影系主任刘立宏;三影堂艺术中心创办人荣荣;《南方都市报》图片编辑部主任张小文;深圳真实视觉文化传播公司文化事业总监、策展人曾翰担任初评评委,对2013年度表现活跃的摄影艺术家进行评选,最终投票评选出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摄影组五名入围艺术家。

  顾铮认为“个人影像的可能性是什么?”不仅仅是2013年的问题。

  “六十年代萨考夫斯基提出美国摄影需要转型也是如此,我们的宏大叙事之下一种摄影的观到摄影转向“阿巴斯”式的个体观看,这是一个必然的转向。在一种社会变化和发展的进程当中,即使是个体代表一种宏大叙事的价值观去呈现,但是个人本身是有局限的,社会的发展必然是阶层的分化、群体逐渐的分化、复杂化,一个人不太可能去普世价值观或普世立场代替所有的人去看。只能是越来越分众化,像营销一样分众化,特定的阶层里出现的一些可以为他们进行一种观看和表达的可能性只能是越来越丰富,而不是越来越大一统。”

  这样的一种思考,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摄影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个人影像”某种意义上,是不是说个人一定是零碎的?不能代表某种宏大叙事所代表的价值观?顾铮认为未必如此,“宏大叙事所代表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合理性,未必是每个个体都愿意去陈述这样的一种价值观,或者为这种价值观代言,但是我们也不能说每个个体真正的深入影像观看是无法去呈现出或显示出宏大价值观下的某一个面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