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促《富春山居图》残卷重逢 余秋雨:收藏家太艰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青年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不是收藏家的余秋雨,昨天在2008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上透露,他正在促成吴湖帆先生所藏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的残卷,与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另一半画作相逢,并共同亮相,以此表达他对未曾谋面的吴老的敬意。“中国的收藏家过得都太辛苦了!”余秋雨的话,引起了与会的海内外顶级藏家的共鸣。   

  吴湖帆收藏《富春山居图》的故事,是吴老的一位弟子亲口告诉余秋雨的。当年吴老正在南京路上的南京理发店理发,偶然间他得知理发师傅那里有一幅被焚的画作的残卷,他拿来定睛一看,顿时窥见了真谛。头发只理了一半,吴老就赶回八仙桥的家里拿了钱买下了画,这正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富春山居图》的残卷。不知道为什么,吴老的这个故事,让余秋雨听了异常感慨,差不多每次谈到收藏,他都会讲这个故事,他说,他从中读出收藏家的艰辛。 

  中国是收藏大国,但是中国收藏家的日子从来都过得很辛苦,这是余秋雨的结论。在昨天这样热闹的会议上说艰辛之类的话题,似乎有点另类,但余秋雨还是坚持说了。因为在他看来,中国自古的传统,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有一种重视抽象的精神,而轻视器物保护的倾向。从来都是只强调“大象无形”,而对收藏不屑一顾的。在这样的传统之下,对于孤军奋战的私人藏家而言,艰辛似乎在所难免。余秋雨甚至认为,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玉壶颁金”事件而死,以至李清照最后的郁郁而终,都是这种艰辛的极端结果。 

  “必须百倍地重视文化的物态形式!”余秋雨几乎是以疾呼的口吻对台下的人们说。在过去的十几年前,余秋雨走遍了世界,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当西方人在谈到他们的文艺复兴时,总会搬出大量的油画和雕塑佐证,而中国却大多只能拿出《论语》、《庄子》这样的思想文本,因为中国的许多古物,已经在不经意之间灰飞烟灭,这让余秋雨非常震惊。于是这也让本不是收藏界人士的余秋雨,萌发了促成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残卷“重逢”的想法,“到目前之为止,我已经看到了这件事成功的曙光。” 

  最近几年,收藏大热,收藏在被空前地重视起来,余秋雨看到了这一点,但他同时也对热度背后的不理性保持警惕。“现在电视里鉴宝的节目非常多,前几天我看到有一个栏目正好提到乾隆的书法,主持人就说乾隆的字如何如何地好,这就闹笑话了,这种不理性比赝品还严重!”在余秋雨眼里,乾隆的字远没有说得那么好,在严谨的收藏领域,过分地夸大一件作品的价值,这种不理性是相当令人担忧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