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图书排行榜不过是种广告手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排行榜一旦和商业挂上钩,出现排行文化的“军备竞赛”,则事情就变质了。前段出现有争议的“国学大师排行”,无论是八大国学大师还是十大国学大师,只要把鲁迅同钱穆排在一起,就有人开始质疑:鲁迅也算国学大师吗?“挺鲁派”也开始反唇相讥。 

   醉翁之意岂在酒!人家玩的就是关公战秦琼的把戏,把完全不搭调或者可能引发争议话题的两本书或两个人“凑”在一起,隔岸观火。 

   图书界打造一个榜单如“××五虎将”,没准其余四个你都知道,但其中一个却是生脸。没错,这就是榜单的“香主”,葱绿一对桃红,则格外耀眼。在形形色色的玉女掌门、美男作家横空出世的“文化圈”(此处读“juàn”)里,排行文化造就了一种最低成本的营销策略,四无声息丢下一个榜单,走自己的广告之路,让别人去争论吧! 

   你需要怎样的眼球,我就能设计出怎样的榜单。你有图书畅销榜、作家财富榜,我就弄个××实力榜,专门表彰那些大众知名度不够好书也卖得不好的作家朋友们,犹言我们追求的是“业内知名度”,但专家知名度也是彼亦一是非、吾亦一是非。 

   单靠感觉也是不科学的,看来这个榜单还要分为男子组、女子组,然后按照地域再分为京海派。“实力”包不包括图书的畅销数呢?大仲马的书也卖得不错啊!显然,设计榜单的人会躲在一边偷着乐。 

   再看最常见的中国书店的图书排行榜,报纸采用的大多是某某书店、某某网站的数据,当然大多数都是两三家相互“参考”。这一参考倒需要许多“求同存异”,业内所谓:从一看到八,不看九和十,越是在榜单后面很浮光掠影地呆了一两周的书,没准是出版者“买”上去的。 

   不同地段的书店、不同的风格,加之在很短的一周时间内,销售某本书的数量绝对有着随机的一面。没准书店挨着旅游景点,那地图册卖得好并不能说明那本书畅销。显然,榜单参考者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干扰。 

   另外,这个书店榜单的第一和那个书店的第一没准在数量级别上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以笔者的经验,在北京某著名学术书店连续上七周左右的榜,最终图书销量也只有8000册左右。以这个不精准的推论,所谓“学术畅销书榜”与其他小说与生活类比照,完全不是畅销数量级别的概念。这类榜多少有着“推荐榜”的功能,把它作为书卖得好不好的依据是不准确的。 

   即便是中国相对权威的“开卷榜”榜单,统计的不过是这些书在“书店”里卖得如何?而对民营渠道的书商来说,新华书店不由自己发行,所以在他们来看,“开卷”所选的“门店”对得上的也很少。由此看来,排行榜是给人家看的。排行榜在刺激购买上有多大的效力,所有的出版者都宁可过高估计,也不敢小觑。 

   于是,“打榜”就产生了:以自己的资金去书店一次性或几次性购买一定数量的图书,以保证上榜“露头”。以大的书城与图书大厦来说,要上去,真是得花些银子不成。当然,这类以为上榜可以产生“惯性推动”的朋友多少是坚信排行榜就是最好的广告的。可能不久的将来,专业的打榜公司将会出现。怎样在中国这么广大的地区打好“上榜的游戏战”,如何释放图书畅销假象的“烟雾弹”,如何与媒介联合演习配合“打榜”行动,这一切,只要有利润空间,在中国都会形成产业链条。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