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百人疯狂抢玉片背后的法律死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在广州荔湾区某街道的下水道施工现场,被发现埋有大量碎玉石。21日上午,近百名“淘玉者”闻风而至,在坑里扒挖泥土,并找到若干玉石碎料。因为场面几度混乱,警方为此多次介入劝散人群。(广州《新快报》10月22日消息)

  不过是一些碎玉片而已,竟然闹到上百人疯狂哄抢,甚至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还“几度场面混乱”,不由使人想起电影《疯狂的石头》。其实类似疯抢文物、遗迹的事件,在国内并不是第一次,也并不是唯一的一次。何以会屡屡出现哄抢文物的疯狂场面?究其原因,其实体现出的正是法律的死角和盲区。

  意大利和我国一样,也是世界文明古国。在意大利境内,存在大量的文物和遗迹。但是在意大利,却从来不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其原因就在于文物保护得到了法律的有效庇护。意大利政府认为文化遗产是国家魅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把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定为长期国策,颁布了严格的法律进行规范。意大利《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意大利共和国负责对国家的艺术、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同时,其《文化和自然遗产法》也规定: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禁止对在考古、历史和人类研究等领域有价值的文物,进行任何形式的拆除、改造或者修复。

  而在我国近年来,私自拆迁、改造和修复文物几乎成了一种潮流。打着振兴经济的旗号,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或者吉尼斯世界纪录为旗号,对文物古迹进行不科学的改造、修复,几乎成了一种时尚。这当中凸显出的正是法律的缺位,法律没有在文物保护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在保护文物古迹方面的立法、执法显然流于疏软。

  同样,频频出现群众哄抢文物现象,偷盗贩卖文物屡禁不止,其实也体现出的是群众法制意识的淡薄。一些群众缺乏法制观念,再加上利益的唆使,直接导致了群众不怕警察,疯狂抢玉的滑稽场面。意大利不但在立法上有严格的约束,而且把保护文物意识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从娃娃抓起,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

  意大利各级学校,经常利用身边的宝贵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活泼生动的现场教学。从1997年开始,意大利政府都会在每年五月的最后一周举办“文化遗产周”活动,向群众展示各类文化遗产和文物,帮助群众提高艺术修养,增强群众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借机向群众灌输保护文物的法制观念,使文物保护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意大利文化遗产部考古文物处处长雷加尼女士曾经面对记者公开表示,政府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真正使人感到每一代人在文物保护上对祖先和后代的庄严责任,形成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相比之下,在国内,出现类似疯抢和修复改造的不良风气,显然多少有些让我们感到尴尬。

  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法律必须要发挥相应的积极责任。首先要加强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以法制促进文物保护工作。其次,要加大普法力度,让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深入到每个人的思想深处,使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对法律感到敬畏,尊重法律,才会有效避免类似“疯狂的石头”的场景,再次上演。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