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将对网络文化的招安进行到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青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自从40位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联名抵制恶俗的网络音乐以来,就引发了好一番热闹。但辩论的焦点大体集中在“什么叫高雅,什么叫恶俗”、“谁有界定权”这一类问题上。大家似乎都没有留意到事件后续发展中的一个细节:中国音协明年将举办一个训练班,对网络歌曲创作者进行专业培训,同时还将举办一个网络歌曲大赛,希望能够引导网络歌曲走上正途。另外,要在网站上开设网络音乐乐评栏目,对网络歌曲加强评论。(《中国青年报》10月29日、人民网10月26日)我以为,掩盖在“炮轰”、“抵制”等热词下面的这些具体措施,才是真正令人玩味的。

  这些年来,传统社会精英以“恶俗”为大棒猛击网络上兴起的文化现象,也不是头一遭了。但从那些“精神”、“使命”、“亵渎”等大词中透视下去,底下总有一种共同的情绪:焦虑,一种对社会话语权因互联网出现而发生转移的失落焦虑。

  例如,在传统社会,一个有志于音乐又没有背景的年轻人,他首先就得投稿或向前辈音乐家自荐,通过重重关卡,才能让作品与大众见面。然后一举成名或慢慢成名,换言之,他要赢得大众的欢呼,必先得到精英的认同。而互联网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切,网络建立于个人计算机上的这一革命性技术,在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使大众真正掌握了直接的话语权。现在有志于音乐又没背景的年轻人,他的音乐只要能在网上赢得大众的欢呼,他就可以牛,可以不陪精英玩了。

  这样的改变是极深刻的。也必然会导致冲突。一次又一次出现精英炮轰网络文化“恶俗”,就是这种冲突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在人类文明史上,这种因技术变革而生的社会冲突,并不鲜见,也总是难以避免。

  然而,技术变革终究是无可抗拒的,传统社会的精英们在初期的失落焦虑后,其中的聪明人大多会选择顺应变化。当年英国的贵族在痛骂了一顿新兴的资本主义暴发户没文化、恶俗后,很快就选择了和那些“粗人”联姻,“粗人”们得到社会地位,贵族们则得到钞票。而在我们国内,作协前不久也招安了一大批从网络起家的“80后”作家。无论联姻还是招安,我们都得承认它有其正面意义,起码表示了一种交流的善意姿态,终究比发展到刺刀见红要好。

  但联姻与招安还是有细微的不同。联姻是你情我愿,双方是平等的,也就比较容易产生新秩序。而招安是单方向的,它只是把新生势力纳入旧秩序以维持稳定,它容易产生“多年媳妇熬成婆”的现象。如这次批判网络音乐的40位音乐家中,有几位当年也曾被比他们资格更老的音乐家,用几乎同样的话语批判过。而另外一个风险则是,招安往往由于极看重稳定这个“利”,而把道义牺牲了。宋时那首著名的打油诗: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总一般。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就深刻地揭示了这种“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古怪路径。从这个角度上讲,郭敬明入作协,也就不必友邦惊诧了。

  细观音协的那些具体措施,就可以发现,音协也不是光骂,也想招安,同时也可以明显地发现其单方向特质。开办训练班,对网络歌曲创作者进行专业培训,其教师显然要由音协的音乐家充任;举办网络歌曲大赛,评委自然也是音协的音乐家了;开设网络音乐乐评栏目,主要的作者也不大可能逃出音协音乐家之手。而且,乖乖,这还是一大笔好生意呢。

  我并不否认,网络音乐良莠不齐,有些歌曲也的确恶俗。但是,我还是要问,音协之措施为什么就不能采取平等姿态呢?开办一个交流音乐技法的论坛,让有志于音乐的年轻人自由进入研讨、学习;举办网络歌曲大赛,音协音乐家和网络音乐人同时把作品放在网上,让公众选择、评说。因为公平地讲,好音乐也不天生长在音协里,网络音乐与网络音乐人中也有很出色的。如此,音协才可能达到提升网络音乐品质的目的,不然,我深恐没有多少好的网络音乐人会陪音协玩。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