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陆春祥遇上鄢烈山两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对话(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鄢烈山:我觉得这个奖项虽然是中国作协半官方的奖项,它还是有它的意义的。得这个奖还是不容易的,上届杂文就是空缺。我从来没有夸这个奖项本身。要得到民间广泛的认可,这个不容易。我第三届得奖,因为我在南方周末,社会影响力在圈子里面多点。陆春祥文学性很强,在副刊上写得多,能得到更不容易些。 
    鄢烈山:《一个人的经典》是我2003年前的一些作品选,杂文味比较足点,后来我写时评为主。那年能得奖有很多客观因素,比如有的人没出书,有的人拒绝参评。把我的书报上去就报了嘛,我不是那么清高,不会奖给我也不去,我也不会去(为了得奖)巴结谁。这些事情顺其自然。得奖不是了不起的事,也不是丑事,是对我一个正面的鼓励。 
    陆春祥:给《病了的字母》的颁奖词是“展示了别样的杂文景象”,这也是取了个巧。这本书我其实取了个噱头的名字,杂文也是治病救人的,然后在每篇文章前面用药方做个补白,然后用字母的形式串起来。这样的话,散的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我的文章从形式上来说,也是怪怪的,各种各样的文体都有。我倡导的就是杂七杂八的文。我这次得奖应该也算比较幸运。 
    鲁迅那时是恨 
    现在是爱 
    很多话题,总会绕到鲁迅身上。 
    扯开去,又绕回来。这也没办法。没有鲁迅,也许杂文就不会成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个专有名词。而大多数人对于杂文的印象,也来自于语文课本里选择的那些“匕首投枪”式的鲁迅杂文。但对于鄢烈山、陆春祥来说,鲁迅并不是杂文的终点。他们自己的作品,有些早就脱出了当年鲁迅杂文的范畴。 
    他们相信,对于杂文来说,“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可以超越鲁迅。” 
    鄢烈山:我本来是想学理工科的,我没有多少文学细胞。我追求的是表达和思辨性。表达有表达的快感嘛,用王小波的话是智慧的快乐。陆春祥更多追求文学性,在构思上下了很多功夫,在艺术形式上下了很多功夫,这是他的天赋。 
    鲁迅是文化界的精神领袖,但并不是限制每个人的风格。杂文按照鲁迅的观点,当时他说是弓手的手足,社会感应的神经,他实际上是把杂文当时评来写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更多地直截了当地表达,报纸上时评版也越来越多,直截了当就事情发表议论,有时候也有八股化,三段式的;另一个方面,带有文学性的杂文也越来越多,比如网络上,网民自由表达,没有目的,心态也自由得多,文章很俏皮,文学性强,但一点也不和杂文的标准矛盾。 
    陆春祥:鲁迅有篇文章《忽然想到》,有句话: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在写作中体会,杂文写作也是一要生存,二要发展。我认为杂文可以和风细雨的:我跟你讲道理,现在的事你不爱听,就用古代的外国的例子来说,最后你看了感觉到文章可读性还强,有味道,观点我可以接受。     
    说实话,我也是体制中的人,知道有时候很畅快的文章是出不来的。不管哪个社会,它都有尺度,我更加强调尺度。我爱说,以爱察今,以心为文,以爱来观察这个社会。真正杂文家要热爱这个社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