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人大国学院高薪纳贤正在进行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科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自80多年前成立、仅存活4年的清华国学院与其四大导师的悄悄离去,那段中国教育史上的辉煌留给人们的似乎只剩下回忆。今年1月25日起至3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也是国内唯一一所国学院,向海内外招聘国学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其中西域古代语言文字研究方向的教授一职不仅有住房等优惠待遇,还有每年20万元的高薪。 

    这次招聘启事中,教授优厚的待遇,一方面似乎让国人看到了国学院纳贤的决心,另一方面让人更急于了解人大国学院成立半年多,师生队伍究竟是什么状况。 

    办学:按“办教育特区”思路,举全校之力 

    什么样的教师才能进入到国学院呢?人大国学院成立的一个重要意义,是重视国学的教育,特别是招收本科生。而且不是办一年两年,要永远办下去。国学院的筹建者之一、人大副校长冯俊说,这是以往人们认识不够的地方。他认为人大国学院是新时期中国文化启蒙的继续和加强。重视国学的教育有几个理由,一是接续文脉,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传承下去。另一个是从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考虑。 

    冯俊解释说,由于中国文史哲的学科从西方的这一套科学体系引进来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不同形式的裁剪,西方的这一套学科的分类方法,很难把中国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东西给体现出来。因为中国的古代文史哲不分家,把它肢解后,文化本来的精神、味道就没有了,再就是培养年轻人,给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而且在这方面很有才华的学生一个学习的场所、园地、平台。给他们6年的学习时间,本硕连读,在这批人之中,经过将来继续深造,从事国学的研究和教学的话,才有可能具有成为大师的潜力。当然能成为他们的老师,也必须是在某个研究方向有扎实的基础,而学科带头人则应是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属于一流之内。 

    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家洲介绍,人大国学院从创办到现在,都是“全校一盘棋”,举全校之力共同为办好国学院而努力。现在已经上岗的老师是从人大的相关学院分别选调过来的,除此之外,按照人民大学很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双聘制的规定,文学院的古典文学教研室、哲学院的中国哲学教研室、历史学院的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的教师,同时受聘为原属学院和国学院两个单位。国学院还聘请了季羡林、饶宗颐、何兹全、任继愈、叶嘉莹等五位学术泰斗担任学术顾问,聘请一批著名学者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特聘教授、兼职教授。今年已经有庞朴、傅璇宗等国学院的特聘教授,与冯其庸先生一道,作为国学院的新增博士生导师,面向社会招收博士生。 

    孙家洲告诉记者,国学院的定编是在两三年间达到40人左右。因此就有今年年初面向海内外招聘教师之举。截止到3月12日,报名应聘者已有80余位,除大陆和港台地区,还有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学者前来应聘。招聘的截止时间是3月16日,在4月初会按照明确的程序确定应聘结果。 

    国学院所做的工作是:按照招聘条件,以高出于招聘人数2到3倍的数额,确定初选人员名单,随后召开专题会议,请入围者各自陈述学术思路、研究成果以及工作设想。在经过基本的了解之后,国学院的在职老师会有充分的内部讨论,然后经过国学院学术委员会无记名投票,确定上报学校审批的应聘教师名单。人大的有关机构和分管领导会按照工作常规进入审查和复核程序,最终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从中礼聘6到10位学者。 

    招聘:校方“众里寻他”,自荐者“不同凡响” 

    其实,在公开招聘之前,国学院的招聘工作早已经悄然展开。目前与人大签订了正式工作合同的已有沈卫荣、王子今、梁涛等,他们都是当下研究国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今年44岁的沈卫荣是以研究古藏文而著称的中年学者,有在国外求学、工作15年的阅历。对于他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原北京大学教授张广达先生有如下评价:“他的每篇论文的营构断制,无不自运匠心,并且得力于他具有极为开阔的国际水准的学术视野。……沈卫荣先生年富力强,以他的现有实力及其巨大潜力足以为提高中国学术的国际地位不断作出贡献。”孙家洲介绍,沈卫荣已经被聘为国学院西域语言历史研究所特聘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准备出任所长一职。 

    王子今先生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一副会长,是海内外有影响的历史学家。现在学界已经有人以“子老”相称,其中流露岀的亲切与尊重不言而喻。他已经岀版了学术专著19种,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他的代表作《秦汉交通史稿》被推崇为传世之作。《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盗墓史》、《古史性别研究丛稿》等研究论著,均被誉为带有开拓性质。王子今将以史学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受聘到国学院工作。 

    另外,孙家洲说国学院还将从今年应届的博士生中招聘5位优秀学生来加盟国学院。招聘工作正在进行中,国学院希望有追求、有学识的青年才俊前来报名应聘。 

    记者在国学院采访时了解到,他们时常接到“不同凡响”的自荐信件和电话,更有人不远千里亲自来到国学院,希望自己的一些“独门功夫”能够传承下去。其中,有94岁的高年长者,也有年仅20岁的书画才女。所涉及的专业,有古代天文、历法、阴阳五行、武术与健身、戏曲等等。所出现的自荐语言,有谦谦君子式,有娓娓动听式,也有危言耸听式,可谓洋洋大观。 

    孙家洲说:不论有意应聘者是否完全理解我们招聘的条件和专业要求,但是,只要他们提出这样的想法,就是对国学教育的关注和参与,我们理应表示敬意。更何况,或许真有藏龙卧虎的人才存在其中,只是我们无法一一加以验证。从这些人身上也可以看出国人对国学的重视和热爱。人大国学院近期内能够容纳的人才数量毕竟有限,我们很愿意以其他各种方式,与有志于振兴国学的各界师友携手共进,推进我们共同的事业。 

    学者:国学院找到的最合适之人 

    根据国学院的招聘启事,特聘教授每人年薪10万到20万元。国学院院长冯其庸先生说,20万元年薪在国内招聘教授价码中已不是高薪,许多大学出的价比此更高。另外,这既说明我们国学院纳贤的决心,当然,他们也值这个价。 

    沈卫荣是人大国学院第一位以20万年薪聘请的学者。他凭借何等本事来担当重任?沈先生自信地让记者看看自己的简历:懂6种语言,曾在美国、德国、日本等高校及科研机构任职。 

    至于国学院为什么需要特别设西域方向和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国学院院长冯其庸先生和沈卫荣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冯其庸先生提倡的“大国学”理念和沈卫荣将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作为国学研究的重要举措都极有创新意义。中国人早已习惯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这样的说法,但是人们一提“国学”却还是最先想到四书五经等汉族儒家文化经典,却不曾想到中国那些非汉族文明的东西。既然对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早就有了多民族、多文化这样一个明确的概念,为何对“国学”的定位依然那么狭隘呢?国学的认同无疑要和国家的认同同步才对。 

    沈卫荣则认为,事实上,西域历史语言学,或如最初的所谓“西北舆地之学”,正是在“重新界定中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清末中国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边疆危机。为使中国领土不受瓜分,明确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地位和疆域,中国学者中间出现了一股从事西北舆地之学研究的热潮。可以说,西北舆地之学与中国作为民族国家的界定直接相关,所以从一开始它就是国学的一部分。 

    沈卫荣说,不管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会不会乘国学热而成显学,相信许多有志向的学生会投身其中。因为在中国西域研究领域内,依然是空白的区域还相当不少,与西方和日本都有一定的差距。 

    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首先应调动海内外的人才,建立起一个具备国际水平的从事西域历史语言研究的科研和教学队伍;建立一个西域历史语言研究的专业书库,迄今为止中国学者与西方、日本学者相比最大的劣势在于图书数据的欠缺,这样既无法做出与世界学术接轨的学术著作来,更没有办法培养和指导学生。对学生的培养首先得从语言开始,不能出现不懂藏文的藏学家、不懂蒙文的蒙古学家的现象。如果能如愿实现各项计划,那么以十年为期,中国学者一定能够在西域历史语言研究这门世界性的学问中间占据主导地位。 

    看来,国学院找到沈卫荣,是找到了最合适的人。
何谓国学 

    人大国学院特聘教授庞朴先生说,因为有西学才有国学,国学在前,但名字是后来取的。国学内容包括哪些?大家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经史子集就叫国学;还有人认为,传统文化都叫国学。 

    庞朴说,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国学,这没有问题,但别忘了抓住一个“学”字。“学”是学问,是理性的、观念性的内容,与一般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不一样。各门学问有各自的“学”,各门学问之间还有共通的“学”。这个共通的“学”,就是国学的灵魂。譬如说,中国文化重群体不重个体,重义务不重权利,重社会不重自然,重综合不重分析,重名分不重实利,可以说是国学的灵魂或根本精神。“五四”以前,认为这些精神有无比的优点;“五四”以后,又认为它有无比的缺点。现在学国学,应该有个正确的全面的态度,把正反两方结合起来看。 

    庞朴先生自己的观点是,国学就是中国之学,西学传来之前的中国的学问。除了经史子集,另外,中医、中药,中国的天文学、历法,中国式的算学、水利、农学,所有纯粹中国的学问,都是国学的内容。 

    庞朴先生认为,学习国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学是最深刻最集中的中国特色之所在。换句话说,学习国学是为了自知。学习国学就是追求我们民族能够自己知道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相信自己,最后达到自我觉悟。
   作者:崔雪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