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时评:干旱把我们的目光从城市引向农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国务院召开会议贯彻落实胡锦涛等对抗旱工作批示

干旱突然成为头号新闻,无非是因为多年来,我们养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生活偏好,现在,由于罕见干旱的威胁,农业才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关心的话题。

如果不是这场正在蔓延的干旱灾害,农民面临的难题不会如此急迫地摆到我们面前。

笔者生活在城市,若非媒体近日对抗旱保增产的大幅报道,城市市民很难对干旱有如此切身的感受。城市里的人,只知道粮食是可以买的,无非是贵一些还是便宜一些;水是用来洗衣做饭的,很难想起牲畜和麦苗正面临干旱危机……

许多北方城市一冬无雪,人们只是偶尔感叹,很少有人想起干渴的麦苗。前几天报纸的一篇评论说,干旱本已悄然发生,如何成了突发新闻?看后感触非常深。干旱突然成为头号新闻,无非是因为多年来,我们养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生活偏好,现在,由于罕见干旱的威胁,农业才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关心的话题。

河南、山东、安徽、甘肃、宁夏、山西……示意图上,中国版图是大片大片深浅程度不一的干旱警示。媒体的报道说,河北中南部正遭遇50年来罕见的大旱,夏粮生产遭遇严重威胁。50年?差不多类似于三年自然灾害时的那种灾情吧?这不能不让人震撼。

查阅历史资料,改革开放前,农业投资尚能占到整个国有单位投资比重的5%以上,而到1995年,农业投资的比重只有2%。随着国家建设重点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原有的基础设施因缺乏维修管理资金致使效益衰减严重,本该由国家主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被转移到地方和农民身上。同时,随着大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更是面临着新的困境。水利部门前一阵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耕地有灌溉条件的占8.3亿亩,其他55%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饭,而水浇地中,大部分灌溉标准并不高,灌溉设备严重老化失修,真正旱涝保收的只有两亿多亩(据2月6日《法制晚报》)。

前两天,笔者到河北某地农村去,当地的农民说,有部分农田已经干裂,如果到时候弱苗、小苗很多,再浇不上水,怕是都要枯死了。同行的一位年长同事说,现在农村的农田灌溉和农业水利工程,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打下的基础,此后虽然有所完善,也有粮食丰收的事实,但基本是在吃老本。

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已经批示全力抗旱,各地也在紧急动员。希望干旱缓解之后,我们能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国家资金、政策、科技能不断倾斜和加强,这或许才是这场干旱给我们最大的启示。(蔡晓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