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扶风三处文物古迹喜升"国保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文物大县扶风的法门寺(地宫)遗址、城隍庙古建筑、杨王旬碑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月20日上午,扶风县委、县政府在法门寺寺前广场举行了节俭而隆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授牌仪式”。
    “法门寺(地宫)遗址”这处古遗迹,位于法门镇宝塔村,坐北朝南,现占地面积93.04亩。法门寺,相传创建于东汉末年,因塔置寺。南北朝时称阿育王寺。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寺名为成实道场。唐武德三年,诏改寺名为法门寺,李唐及武周朝共六次迎奉佛指舍利。终唐一朝是法门寺发展的全盛时期。寺院现存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遗址,清末建筑铜佛殿及宋太平兴国三年碑记、庆历五年《普通塔记》、明万历年间修塔碑记等古建及碑刻。明万历年间建造的真身宝塔因年久失修坍塌后,1989年重修为八棱十三级砖塔,通高47米,底层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分别嵌有砖刻“乾、艮、巽、坤”四字,正南方塔门上嵌石刻“真身宝塔”四字牌匾,正东、正北、正西分别嵌有石刻“浮屠耀日”、“美阳重镇”和“舍利飞霞”牌匾,均为明塔原物。1987年发掘宝塔地宫并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佛祖真身舍利为世所独有,同时出土的还有丝织品、金银器、玻璃器和秘色瓷器等各类文物,法门寺从此闻名海内外。
    “城隍庙”这处古建筑,位于县城东大街,始建于明初洪武三年(1370年),从明代建起之日到清、民间历年有维修和重建。现存建筑除正殿外其它多为清代重修,城隍庙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窄而南北长,整个建筑群由四个部分组成,主要建筑从南向北以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形制和造型与当时社会中的衙署相仿。山门正对戏楼,从山门向北拾级而上南北高差约十三米,共有四进院落,整个古建群从南向北分别由山门殿、东西廊房、木牌坊、东西厢房、钟鼓楼、八卦亭(献亭)、东西配殿、献殿、正殿、寝殿和九间殿等组成。城隍庙初建时面积很大,但由于历史变迁和各种原因目前占地面积共13亩,6888平方米。庙内现存一定数量的古柏和历代石刻造像作品。城隍庙的建筑充分考虑中国古建筑的力学,材料结构,审美观念在实际中的运用,儒家中庸“不偏不倚”思想也在古建群的布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它合理利用了夯土筑基最终形成层层递进曲径探幽的整体布局。不仅在外形上巧妙的借鉴了园林式建筑的江南特色,而且保留了北方古建筑气魄宏大布局复杂紧凑的特点,人们“步步升高”的美好愿望在此亦得到满足。所以它在反映古代建筑的审美观念的同时亦充分考虑了其中人性化的因素,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特色的典范之作。城隍庙作为存在于关中西部最完整的有明确年代和时代风格特点的明清建筑,对于研究明清建筑特点和同时期地区的古建筑的差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尺参考价值,也是扶风地区历史文化多样性的实物体现。
    “杨王旬 碑”这处古石刻,位于法门镇石碑村西,始立于唐天宝十二年。杨王旬碑,通高6.67米,其中额高2.13米,身高3.18米,座上层高0.19米、下层高 0.45米,碑宽2.19米,碑厚0.65米;碑座上层宽2.8米、厚1.7米,下层宽3.98米,厚2.92米。碑为螭首圭额,方座,座下刻瑞兽浮雕。碑为唐玄宗李隆基御书隶体,太子亨篆额。额日:“弘农先贤积庆之碑。”杨碑正面有文字26行,每行57字,李隆基御书隶体,具有一定书法艺术价值。同时碑文所反映的内容,对于了解杨王旬生平,了解自汉以来作为门阀重臣的杨氏家庭历史以及盛唐时期与李唐王室之间密切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杨王旬 碑,现为陕西省第二大石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