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大师泛滥公众反感贻笑历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作者:刘海明

郭德纲的相声中有句台词:“50岁前是跑龙套的,一过50岁生日就成艺术家了。”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艺术家”不是问题,问题是这样的“艺术家”有几个能经得起推敲。

日前,有着多个头衔、99岁的文怀沙遭到空前质疑,学者李辉在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向文怀沙提出公开质疑,不但质疑其年龄、国学大师的头衔造假,而且称其曾在文革时期因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入狱。对此,文怀沙并未作出回应。

文老的头衔是否名至实归,相信他自己比我们更清楚。李辉的质疑也提出了一个话题:怎么现在动不动就冒出一个“大师”来?真正的大师时代,中外历史上都曾有过;眼下“大师”辈出,我实在有点困惑。

“大师时代”怎么上市?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登录互联网,如果找不到“大师”的身影,那一定是你走错了院门的缘故。其中媒体的功劳不能不提。当然,媒体炒作的大师,则常来源于自封和互捧的大师。此次争议出现后,崔自默发表了《关于“质疑文怀沙”的质疑》。原来崔本人也是一位“当代艺术大师”,文怀沙赞誉之为“五百年来一奇才”,可见“大师”之间是惺惺相惜的。不过想想也是,“大师时代”总是相互抬举的结果!

文怀沙老人在2006年曾公开声明,自己“数十年来,淡泊名利 ,抱残守阙而已。……所有谬赞虚誉皆于本人无涉。”搞不懂的是,一方面“大师”自己不信别人的谬赞;另一方面,“大师”们对别人在公开场合当着自己面作出的“谬赞”,又欣欣然且默不作声。所谓“置之不理”,是偷着乐还是鄙视?不得而知。

大师泛滥,公众反感,贻笑历史。有人不以为然:“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有人却比较忧心:“真的假不了,假的却可以骗人。”揭开大师的“画皮”,还大师一个清白,给历史一个真实,公众少一些困惑,未尝不是好事。对市面上的大师队伍逐个扒衣推敲,大师哭鼻子可能缺乏人性化。但假大师招摇过市,便人道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