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孟宪实:不是中国人有钱了就叫民族复兴(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西学一直在研究怎么消灭中国文化 

  窦含章:这两年形成的国学热声势还是很浩大的,无论是在世界上,还是在国内影响力都很大。 

    孟:这就是对文化结构不了解才以为这种现象起了多大作用,文化作用最重要的是社会结构,包括文化结构。我们知道,某一种文化历来发展的状态由什么决定?其实是由教育系统决定的。教育体系其实就是不间断的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文化就决定了文化的状态。中国文化和国学教育在教育系统里是一个什么状态呢?是一种边缘化的状态。比如古文要不要教?以前的趋势好象是越来越少,以后没有就算了。那这是什么状态?这是最重要的状态。我们申请国学学位也是这个问题,你说国学学位和文史哲类有交叉,国学肯定包含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理念来做研究,可是文史哲是西方的态度,它也在研究怎么消灭中国文化。比如胡适整理国故,其实就是消灭国故,用整理的办法把它变成过去的东西。因为中国文化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没位置。比如中国的历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是什么状态呢?可有可无了,一直靠边站,老师也不仗义,学生也不愿意学。大家对美国的了解甚至多过对中国的了解,你问问学英语的学生,美国的哪个州,他们都了解,这种状况是什么状况呢?就是基本状况,哪有什么国学热。 

    窦含章:这种国学热其是浮在表面上的。 

    孟:真正像国学院培养一些学生,很认真的对待古典,很认真的研读,这样的有吗? 

  窦含章:国学院学生将来能做什么呢? 

    孟:他就可以做你这样的工作,做访谈、做记者都可以,不仅是国学功底,包括了文学,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方面超过了文史哲,因为文史哲好多情况是不读原典的,经史子集的经典都不读。过去的文史哲分科太细,讲概论讲的太多,最后不用读原典,没有读过史记就能回答司马迁的事。这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说你是中华民族,可你说的全是英语,汉语都不会说了,这是英国文化、美国文化的胜利,或者说你说法语,那就是法国的。你虽然长着一副中国人的面孔,但是你没有了中国人的思维,也没有了中国人特有的那种情结。 

  窦含章:学国学的学生很多是不是为了附庸风雅? 

    孟:我不知道你这么说,这些老板会不会这么同意,你这么说是不是有一定的调查数据。其实老板们很忙的,附庸风雅有意义吗?说两举古语就风雅了吗?要我觉得,既然愿意花钱来接受这个教育,那他一定认为是有用的。 

    窦含章:人大的国学院办过国学论坛,国学论坛是免费的是吗? 

    孟:对,是面向公众开放的,一般一个多月有一次。 

  窦含章:前两年的时候,各地大学办过天价的国学班,人大有吗? 

    孟:人大没有能力办。什么是天价? 

    窦含章:武大24天课是28000。你认为这种天价国学班对传播国学有意义吗? 

    孟:价格怎么定才合理肯定是双方达成契约,肯定是掏钱的人觉得是值所以才会花这个钱,不值可以不买,这是一个商业行为。你觉得天价,我也觉得天价,让我掏那么多钱我肯定不去。 

    不是中国人有钱了就叫民族复兴 

  窦含章:你对于国学和网友还有什么想说的? 

    孟:歧见、偏见和误解比正确认识要多得多,其实国学的复兴在中国刚刚开始,远远还没有达到基本起步的状况,其实接触国学、了解国学是第一步,特别是在感情上,如果你认为中国文化还有立足之本的话,必须从国学开始。中国国学其实最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其实是解决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问题,是解决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文化特征问题。这些问题过去没有考虑,过去长期观点以为只要经济搞好了,只要革命做成功了,文化问题迎刃而解,10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文化不去发展,不去拯救,它也可以灭亡。好在中国脱离传统还不是很久,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地方还有很多,只要经过初等教育就可以阅读古文,这是中国文化得天独厚的地方。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离古代的传统脱离的还不算太远。很多国家做不到,埃及人做不到,希腊人做不到,都要经过高等教育才能去读拉丁文的。中国只要经过初等教育就可以读最经典的,读《孔子》、《孟子》。比如于丹简单讲一下《论语》,很多人就可以疯狂的去读《论语》。中国文化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天我们不能放弃。只要大家一起努力,特别是在教育体系中确立它应有的位置,那未来中国文化就有希望。 

    你说伟大的民族复兴,如果文化不复兴,民族复兴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中国人很有钱吗?其实肯定不是这样的。一定是背后有一个文化的含义。民族复兴了,没有文化的复兴,你叫什么民族复兴呢?所以伟大民族复兴巨大的工程背后应该有一部分是文化复兴,文化复兴不是用喊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脚踏实地落在实处,特别是教育体系中的实处,如果大家都办国学院,这就很有希望,就是他培养了一种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对自己文化的尊重,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因为一百年来我们对待自己的文化,基本上是在一种什么状态下呢?是在一种自卑的情境下来对待的,当然弃之而唯恐不及。 

  窦含章:您认为国学院的学生就业渠道还是很宽泛的? 

    孟:现在没有丝毫问题。包括国学培训,你知道中国现在需要多少国学培训的人员吗?成千上万。 

    窦含章:人大国学院就是培养这样的人才? 

    孟:当然他们可以继续深造做研究,也可以做培训,也可以做文化事业,都可以。 

    窦含章:刚才孟教授所说的,既是向广大网友的呼吁,也可以看作是向教育部门的呼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