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让雷锋精神永远引领社会文明和道德取向(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3)让雷锋精神更具民间化和社会化
“学雷锋活动”几十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走雷锋式的路、做雷锋式的人成为许许多多人的自觉追求,涌现出了像刘英俊、朱伯儒、张海迪、郭明义等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不同岗位、不同时代,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在诠释和延续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芒。
纵观他们的事迹和表现出的精神实质,有个共同点,就是身上有双“爱心”的翅膀,行为中有种“奉献的精神”。他们以自己行动为这个发展中的社会多做点事情,为这个追求文明的社会书写着道德的篇章。从他们的身上、行动中让我们无处不感受到“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存在。
上面艾君说过,如果从历史和政治层面看,雷锋事迹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其一生的追求就是“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终身”,这是他的政治信仰,也是那个时代无数青年人(包括现在40岁以上的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这是那个时代的时代性决定的进步行为和价值取向。但如果我们从时代发展的眼光看,从国际通用的价值标准和观点看,雷锋精神所体现出的时代思想内涵,就是“心有信仰、爱憎分明,心系社会、助人为乐,心爱祖国、无私奉献”。而这种精神的道德实质就是“爱心和奉献”。所以说,雷锋精神实际体现出一种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和新文明的价值标准,是时代的先进文化、社会价值追求和道德取向的表征。
艾君个人认为,雷锋精神所体现的就是做人的准则、就是社会道德的准则和价值取向、就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其表现的实质内涵就是“爱心和奉献”,这代表着一种新文明的社会道德和价值取向,更具民间化和社会化,需要我们中华民族每个组织以及有爱祖国爱民族、有追求有抱负的人共同来呵护和接受。因此,莫要过分把雷锋精神政治化或者格式化,要让雷锋精神更具民间思想和社会内涵。
眼下,拜金主义盛行,“为民服务”也造成社会真假难分。艾君常想,一个人如果连起码的做人的品行都没有了,满口谈为百姓做事都会是虚情假意,浮云一片。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有“爱心”和“奉献”精神了,整个社会都需要。眼下正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爱心”和“奉献”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人人都有“奉献”中的“厚德”,社会管理问题、为民服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雷锋以及“雷锋传人”的事迹给我们做出了完美的回答,那就是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只有献出“爱心”,为社会做些事情,才能修成崇高的情感,换来人生的愉悦,获得生活的幸福,得到社会的尊重。只有尊敬与爱戴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的道理。
“爱心”是阳光、是温暖、是甘露,是人之感情喷发、是人之追寻梦想翅膀、是社会文明与道德根基。当今社会,心中装有爱、行中有奉献应为人类新文明发展的要求。爱心和奉献精神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在追求文明世界里,只要人人献点爱,社会财富才能不断增加,社会文明才得以健康发展,这个世界才会变成文明的天空,和谐美好的人间。
雷锋的事迹总能让所有有良知、有正义感人的感到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所以雷锋是令人尊重的道德使者,他用自己的言行注释了“人类新文明”的深刻内涵!
雷锋的事迹及其精神给我们启示:在追求文明、发展、进步的社会,一个人可以暂时没有汽车,但不能失去“爱”的追求;一个人可以暂时没有职业,但不能失去道德、理想的信念;一个人可以没有了躯体,但不能失去人格、文明的灵魂。人在社会就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需要像雷锋那样“助人为乐”,献出一点“爱心”、奉献一些“公德”,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一名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时代的人。
雷锋的事迹及其精神还给我们启示:无论在什么岗位,也无论我们都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需要具备强烈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就是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和进步责任。要实现这些责任,就需要“爱心”和“奉献精神”。“爱心”和“奉献精神”就是我们最基本的民族精神。
总而言之,要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让雷锋精神永不退色、永远具有时代性,就需要让“学雷锋日”成为一种“雷锋节”或者“爱心节”,更具民间化和社会化特点,发扬光大,并探讨走向品牌化,走向世界!
(4)建议让学雷锋活动成为“节日”走向“品牌化”
自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号召后,近五十年来“学雷锋活动”以及3月5日“学雷锋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家喻户晓、备受社会关注的事情,成为我国新文明建设以及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颇具广泛的民间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性,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崇尚。
最近,中宣部针对“学雷锋活动”提出了“六个结合”(即,要坚持集中性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坚持宣传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坚持行政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并指出,要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对于“学雷锋”这样一种“献爱心”的“奉献精神”,艾君个人认为,我们视野不妨更宽一些、我们的思维不妨更解放一些、我们的意识不妨更时代一些、我们的策略不妨更远一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把“学雷锋日”打造成一种品牌、一种节日文化,让“3月5日学雷锋日”成为一种“爱心节”或“雷锋节”不仅得到法律保护,而且让其走向品牌化、节日化,走向世界。
纵观当今世界各种传统节日流行传承至今,艾君认为大都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信仰、崇拜、祭祀和纪念内涵;2)具有广泛的民间习俗性和认知性;3)具有群体间融合性和非排他性;4)具有非职业性特点;5)具有自下而上的认可过程。所以,世界或者某个民族那些知名的、流行的、能得以传承至今的节日,例如,圣诞节、妇女节、劳动节、老年节、父亲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情人节等等正因为具有了上述几个特点,其节日一旦形成,便有一种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时社会条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仍然保留有古老习俗的影子,这是节日传承性的重要的基本的表现形式。
“学雷锋活动”在我国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和完善,“雷锋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发扬和光大;“学雷锋日”也成为中华大地社会家喻户晓、备受社会关注的事情,已颇具广泛的民间基础和社会参与性,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和崇尚。艾君想,如果我们把“学雷锋日”改为“中华爱心活动日”或“爱心节” 或“雷锋节”,或许会更有助于把“学雷锋”制度化、常态化和民间化,也有助于发挥节日的传播优势使其成为践行“雷锋精神”、传播道德价值文明的“助推手”。纵观中华文化节日,也确实缺少以传播主流文化又能为民众广泛参与的节日,因此,如果把“学雷锋日”打造成“中华爱心活动日”或“爱心节” 或“雷锋节”,必将有益于“学雷锋日”走向品牌化、让“雷锋精神”走向世界。
艾君个人认为,“中华爱心活动日”或“爱心节” 或“雷锋节”的打造要有前瞻思维。以“雷锋精神”所代表的民族文化为根基,以世界文化发展特点为潮流,从高思维、高起点、高走向、高标准,培育中华文化的思想土壤,策划制定出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的、具有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发展推广计划。以与时俱进的思维,科学发展的意识,让“中华爱心活动日”或“爱心节” 或“雷锋节”更具发展土壤,努力走出国门去打造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知名的节日品牌。
近五十年来,雷锋以及“雷锋精神传人”都以其爱心和善良,向世界表明,人间有爱,大爱无疆;他们的精神就是一条爱河,流出了人间真情和善良,流出了民族气概,也流出了大中华和谐风采!他们以其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为我国道德建设树立了标杆,为我国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也为社会价值观和新文明构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阳光、是温暖、是甘露,是时代和社会的楷模,必引领社会文明和价值趋向,成为人类发展的时尚文化。
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公益文化,让社会更加阳光;让雷锋精神成为温暖人间火炉,给寒冷中渴望的人们带去温暖的热量;让雷锋精神成为中华民族道德希望,构建起中华大家庭的和谐与友爱;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追求的力量,给无助时需要帮助的人们带去勇气,也给困惑中几乎绝望的人们燃起生存的信念。让我们一起唱响“学习雷锋好榜样”,托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太阳!(艾君 中国网专家博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