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穿汉服能宏扬传统文化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传统文化不该受冷落
  赵武灵王为了抵御胡人,推广胡服骑射,这是祖先的勇气。如今,我们向西方学习,开始说英语穿牛仔裤,却忘了《史记》与汉服。无意中,我们集体对历史采取了冷淡与不屑的态度。然而一个有着历史文化传承的民族才可能是让人尊重的民族。我们不一定要穿汉服,但是应该在与时代结合的同时,把我们的文化精华传承下去,这不仅是对先人的尊重,也是给后人一个前行的方向。六合彭培进
  让汉服现代化
  服装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当然有他复兴的理由。但汉服的复兴还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让我们不可能到哪儿都穿着层层叠叠的汉服。所以复兴汉服不能简单地复古,还必须改良,在保留原有代表元素的基础上进行适合现代生活工作的改良,这样才容易让人接受。
  当然,复兴汉服并不等于每天穿着上街,可以在过年过节或是在举行某些喜庆活动的时候穿。话说回来,如果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竟然一天也没有穿过汉服,甚至没有亲眼见过,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网友桑离
  希望能有更好的形式
  江海峰夫妇着汉服在闹市过往,从行为本身来说就是纯粹的形式;而其要弘扬华夏文明的本意就是内容。两者的关系可以是统一的,所谓相辅相成。又可以是对立的,所谓相反相成。
  说其统一,穿汉服是弘扬华夏文明的一种形式,值得提倡。说其对立,在21世纪的今天穿汉服可能反而起不到弘扬的目的,让国人一笑了之。
  华夏文明这个内容应该有更好的形式来弘扬,只有找到了更好的、更多的、更符合时代特征的形式,效果才能更明显!
  我也希望,江海峰夫妇的形式是一个很好的引子,让国人一起用最有效的形式来弘扬悠久的、优秀的华夏文明。网友建华
  没多少实际意义
  服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华美宽大的汉服之所以被抛弃,关键在于它不适合工作、运动与生活,举手投足之间多的是拖沓和累赘。
  是的,“汉服只是一张皮”,它只是汉文化的表象,汉文化是儒家思想的礼仪廉耻克己忍让,是不断进取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坦荡,是舍生取义的情怀,是刚正不阿的气度,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勇气。但我们所看到的这对夫妻只是穿着这张“皮”招摇过市罢了,看不出任何传播“传统文化”的实在行为。他们是城市里一道别样的风景,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际意义。网友阿西木
  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想起一句老歌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把穿什么样的服装与弘扬文明生拉硬扯到一起,显得有点不着边际。
  “胡服骑射”的典故说明服饰必须与时俱进,中国第一个公开提倡西服的康有为,就认为中国传统服饰“宽衣博袖长裙雅步”存在许多不合时宜的弊端。
  而且,古人的服装样式自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鲁迅写过,许多人以为晋人轻裘缓带,宽衣,是当时人高逸的表现,其实他们是吃药身体要散热的缘故。我们现代人如果盲目模仿晋人的轻裘缓带,那可真是笑话了。
  其实,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服饰,譬如旗袍,不用推广,也有许多女性喜欢穿。我们对于所谓“汉服”的态度,我觉得还是顺其自然吧,应该进入历史的,再提倡也是螳螂挡车。网友小小鸟
  宏扬传统,选错了“皮”
  “汉服只是一张皮,我们要推崇的还是传统文化”,我觉得,这张皮选得不妥。当初我们为什么不穿长袍马褂,而由孙中山设计并推广了中山装,根本原因是方便,清朝的花盆底鞋不美吗,走起路来亭亭玉立,要是现在穿着它去上班,摔不死你。
  唤醒民众弘扬华夏文明的方法有很多,像江海峰夫妇这样,穿着汉服在街上招摇过市,估计行人是看西洋景的居多,好奇者有之,取笑者有之,真正因此而受到教育,随其去弘扬华夏文明,不敢说绝无仅有,也是微乎其微吧!网友草木菁华
  推陈出新是文化的灵魂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要从实质入手,不在于形式上的继承。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我们的民族从不故步自封,能紧跟时代的变迁,使民族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充实、调整。可以说,推陈出新,正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也是优秀文化习俗薪火相传的重要保证。在文明进程中,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良俗”会保留并相沿下来,一部分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陋俗”势必被淘汰出局,同时,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也会加入进来,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接受,成为我们新的习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一个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之林,就必须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如果抱着古人的老一套不放,社会如何发展?文化又如何繁荣?将宽衣大袖、峨冠博带的服饰视为对民族文化的复兴,是不是还要加上蓄发、束发这一“配套”传统?网友梅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