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汶川地震一周年祭 悲伤未曾远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记忆的气息渐浓,悲伤的记忆。
  又有一些事情,一些图片,一些人在我们的眼前出现。清明节、五一,是两个爆发点;很多人都选择了到灾区祭祀。那些废墟还在。在映秀镇、在北川县城,我们可以看到就在废墟、就在从山上滚落而下的巨石上,用红颜色的涂料涂写的那些类似于“5·12汶川地震遗址”之类的字样。一些前来祭祀的人在这些简单的文字之下,深深地鞠躬;风中流泪的红色蜡烛,到处点燃的香火,我们将最深沉的情感收敛在这最简单、最传统的象征之上。
  他们,会收到我们的怀念吗?那些已经安息的数万灵魂。
  在地震遗址,在那些倒塌的废墟中间,我看到一些人拍摄了怒放的黄菊花。似乎不是偶然,我看到好多发到网上的类似的图片。经过了拍摄者刻意的对焦,作为背景的废墟是虚幻的,只是依稀让我们看出来这是在当时的地震中心;在虚化的废墟背景之下,放到镜头前边的黄菊花,颜色是那么鲜艳,开放得也是那么内敛,但又是那么不管不顾,那么坚强。好多这样的照片。看到这样的照片,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即使不能亲到现场,也会在自己的内心默哀三分钟。
  一年。一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悲伤远赴。一对老者,一边在点燃祭品,一边让自己的眼泪尽情流淌,他们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年轻的儿子;在北川中学旧址,一些逃过生死瞬间的学生,把已经生死相隔的同学的名字写在一张简单的白纸上,然后挂在栏杆上,纸上还有自己的心里话。点燃吧,把这些白纸点燃,在那袅绕的火焰中,也许他们会听到来自故园的思念。
  逝者已去,生者何堪。面对这样的灾难,坚强地生活下去也是一种勇气。就在前些日子,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家中自缢身亡,只有33岁。冯翔不是第一个,早在冯翔之前,北川农办主任董玉飞就自缢身亡,这是正式报道的第一个震后自杀的当地政府公务员。2008年10月10日,北川县委首次对这起自杀事件做出官方说明,认为地震中独子遇难、工作任务繁重、抑郁症是导致其最终选择轻生的三大主要原因。“我们在这里望乡/其实/我们望不见故乡/只望得见悲伤。”这是冯翔生前发表在《剑南文学》5?12特刊上的文字。有亲人的地方就是故乡,亲人已去,乡关何处?
  我在和一个四川网友聊天的时候,他说他现在已经不想回忆,他只想将那段回忆尘封,尘封不是忘却,尘封只是想让记忆在无尽的长河之中沉淀,沉淀成平静的悲伤的永恒,那迟早都是他不得不拿出来独自面对的心灵的承担。
  戊子一周年祭。过几天,相信会有成批的类似的报道出现。也许,好多人都想在这一天去做些什么。我们无法拒绝悲伤,悲伤却不是能够支撑我们继续下去的唯一的勇气。
  随手点击新浪,看到一个专题,名字是《捧起远方的512个梦想》。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都有一个小小的热切希望实现的梦想。这些灾区的孩子有的希望得到一支漂亮的钢笔,有的希望得到一个红色的蝴蝶结,有的是是双舒适的运动鞋,有的是个小书包,有的想拥有一辆遥控汽车,小小的梦想的实现,会给他们带来这个夏天最温暖的阳光。
  默默地去做一点什么。即使悲伤未曾远赴,我们也会默默地去做一点什么,为那个曾经,现在,或许将来也是的悲伤之地,也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温暖的心灵底片。
    作者:张军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