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当代艺术被忽视的历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社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家费大为1986年携带1200张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幻灯片到法国时,没有想到那次法国之行竟然改变了许多西方人对于中国艺术的看法。

  这位生于上海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81级毕业生,在巴黎举办了许多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讲座,但直到他见到蓬皮杜中心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让·于贝尔马尔丹先生时,他才来了兴致。

  在看过费大为为他精心挑选的200张幻灯片后,马尔丹问:“你一共有多少幻灯片?”“1200张。”“我全看。”马尔丹在法国文化部认真研究了两天。“在幻灯机的几个灯泡都烧坏了之后,他决定和我一起来到中国。”费大为回忆说。

  1987年的这次中国之行,让马尔丹先生饱览了他前所未闻的“中国当代艺术”。他的日程包括与艺术批评家、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教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系的高名潞长谈,与来自哈尔滨、常常使用“灰色幽默”及大尺度头像手法进行嘲弄的艺术家王广义交流。随后他们去了南京、杭州、上海、厦门、广州、香港等地当代艺术家的工作室。

  1989年5-8月,马尔丹在其执掌的法国蓬皮杜中心举办了“大地魔术师”当代艺术展。展览邀请了50余位来自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艺术家,与另外50位西方现代艺术大师联合展出,表现了对不同文化间关系的思考,宣告“‘我们’不是惟一的,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艺术家和艺术创作,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当西方艺术的追随者。”展览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

  费大为受邀参与了展览的策划,并负责中国艺术家的挑选和组织工作,黄永砯、顾德新和杨诘苍获邀参展,这是中国艺术家首次参加西方高水准的国际展览。

  1985-1990年,这一后来被称作“’85新潮”的时期,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诞生和文化转型的开始,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次创作高潮和重要转折点,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和艺术家纷纷涌现,从此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艺术的走向和格局及其与世界艺术的关系。

  1989年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把这次前卫运动推向了高潮,展出了“中国第一代当代艺术家最重要的代表作”。

  费大为认为,“’85”时期是一段在中国艺术史上“被人忽视的珍贵历史”。于是20多年后的今天,他与著名收藏家、比利时男爵尤伦斯夫妇一道,在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85新潮”回顾展,展览从2007年11月持续到2008年2月。

  尤伦斯夫妇从年轻时就开始对中国艺术着迷,共收藏了三代中国艺术家创作的1500多件当代艺术作品,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之一。

  此次展览展出了包括王广义(《凝固的北方极地》)、徐冰(《天书》)、耿建翌(《第二状态》)、黄永砯(《爬行物》)和张培力(《X!》系列)在内的30位艺术家个人及组合的137件作品,涉及绘画、摄影、影像和装置等多种媒材,许多作品都曾在1989年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中出现过。

  作为少数几位参展的女性艺术家,沈远(黄永砯妻子)的装置作品《水床》由一个透明、盛满水、水中有游鱼的“席梦思”床垫组成。“这可能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状态的直觉反应。”沈远在自述中说。

  “它是第一个全面回顾这段极其重要的文化转型期的综合性展览。”作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艺术馆长的费大为说,“’85”的大量作品或被遗弃、或散落在私人收藏和海外,对“’85”的回忆多是个人经历的描述,这些都对系统了解这一时期造成了障碍,“今天的年轻艺术家对那段历史已经感到陌生”。

  费大为说:“’85”打破了长达30年的文化隔离,使中国艺术与世界当代艺术开始沟通和互动,此前,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一直在遭受严重破坏,仅留下些许印迹以供新文化重塑,“中国的艺术家们几乎是从零开始,仅用数年时间便将中国艺术从呆板教条的社会现实主义中解放出来,使其步入试验和理念实践的成熟阶段,书写了一段足以与西方当代艺术史相媲美的当代中国艺术史。”

  “20年后,回望中国当代艺术的源头,可以使我们重新思考当代艺术的出发点和目的,重新审视艺术的独立性、社会功能,以及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关系。”费大为说,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家誓为艺术倾家荡产的精神是“非常纯粹”而值得怀念的,这是80年代精神史对中国美术界的影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