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长:记住历史 但不要记住仇恨(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雪竹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两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电影的海报。

纪念南京大屠杀的作品,实在太少了 


  记者:对于大屠杀的各类文化作品,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关于这一类的小说、电影等作品,其实不能出太多。虽然这些东西都是以历史为根据创作的,但毕竟是文学作品、电影作品,而这些作品的“艺术虚构”,反而会影响世界,尤其是给日本人以口实———就像我们拿着一本《鹿鼎记》告诉大家,要通过这个了解清朝的历史一样,在那本书里,康熙、吴三桂等人物都是真的,但我们肯定不能用这样的小说来充当历史,而应该仅仅从历史的角度去进行考证和发掘。对此,您又是怎么看的?


  朱成山:我对这种说法并不赞同。首先,相比于世界上其他的灾难事件,尤其是一些战争和屠杀事件,我们的文学作品也好,影视作品也罢,产出的数量实在太少———反映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作品,不管是学术研究作品,还是影视作品,现在一共有多少呢?恐怕你根本数不过来。那么,这样的反映犹太人被屠杀的影视或者文学作品,难道不能给后人起到警示的作用吗?当然可以。所以,这在根本上,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功能问题。


  至于作品的真实性,又是另一个问题。在陆川拍摄《南京!南京!》之前,曾经到我们的纪念馆里来搜集资料,他看了很多东西,也在电影里运用了很多真实的素材。但艺术创作是要允许有虚构成分在内的。他拍的毕竟是电影,不是教科书。所以,只要史实运用得没有大的差错,在具体的艺术手法上,应该允许他们有自行创作的空间。我们不能要求一部电影拍得完全是史实,那样就变成了纪录片,变成了教科书。当时我告诉过陆川,你是在拍电影,但这部电影却应该用教科书一样的方式来拍。 


  至于不能用艺术虚构代替历史,我觉得这话本身是没错的,但像日本右派那样,抓住这些都是艺术作品,并且宣扬这是虚构的,对大屠杀的事件不予承认,这样的态度就是不对的了,这是一个立场的问题。


  记者:陆川在此前接受采访时,也曾经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前后,有一个情况被大家所遗忘,那就是中国人的抵抗。现在大家看到的南京大屠杀,都是在表现我们类似于待宰羔羊般的孱弱,却没有人在表现我们的抵抗。事实上南京的抵抗从未停止。他的这一观点,是否也来自于咱们纪念馆的研究?


  朱成山:应该这么说吧,中国人在日军进城后,的确还在抵抗着。但并不能把大屠杀和中国人的抵抗,简单地联系在一起,说成是因为中国人在抵抗,所以就要屠杀。日军屠城,其实是他们长期以来的军国主义教育、进城之后胜利者的傲慢姿态,加上战时对部队的暂时性放纵所引发的。而且,就算是这样,也不能完全解释,毕竟当时也已经有了国际法,而日本的行径,完全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包括不准杀害战俘这样的事,国际法中当时也有了规定。所以,在传出了日军屠杀的暴行之后,欧洲、美洲,许多国家的报纸像《纽约时报》等,也都发表过文章披露此事,要求国际社会制止这样的行为。


  大屠杀的教训,不光是反战争,还有反暴力


  记者:不能否认的是,陆川的电影一出来,对于我们正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传承这种群体记忆,总会有一些影响,我们暂且不论这种影响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在您看来,如果我们要正常传承这一记忆,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朱成山:作为一个研究历史的人,我觉得,历史的传承,需要的是客观、公正、理性的思考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心态要平和宽广,不能以狭隘的心态去对历史事件进行评判。历史书写的是过去,而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在,但传承历史却是为了未来,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件,我们有责任记住这块烙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伤疤,但更重要的是珍惜现在,并且面向未来。这不仅仅是我们一国、一族的事情,应该是整个世界、整个地球上的人们共同的事情。这就是我所认为的,传承历史所应有的心态。


  记者:其实两部电影上映后,我们已经接受到一种反馈,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又在发表言论,因为电影给他们带来的直接观感,引发了他们心中的仇日情绪。而“有仇必报”这样的观点,其实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也有一定分量。


  朱成山:我赞同你之前提的观点,就是历史其实是一种群体记忆的书写。但不论是亲历者、幸存者,还是作为这段历史的继承者,在面对战争这样的历史记忆,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更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吸取教训,不要再犯同类的错误。仇恨的心态无助于我们民族拥有更加宽广的胸怀,只能让我们变得狭隘。其实在这段历史中,我觉得大家首先应该做的,是反思。当年我们的国家积弱,我们的军事力量也弱,普通国民无法抵御欺侮,才造成了这样的屠杀惨剧。我认为,研究历史的目的,一直都是要为现在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所以我们更应该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中我们民族的得与失。


  中国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先是在经济方面吸取教训发展壮大,现在在国防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当然,战争总是悲惨的,屠杀总是血腥的,暴力总是邪恶的。我们从大屠杀中吸取的教训,应该是争取和平的生存空间。这也是幸存者们一直都希望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报复性的战争是不可取的,甚至连暴力也应该是我们所反对的。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其实我们的社会中依然存在着诸多暴力现象,小到家庭暴力、学校暴力、街头纠纷,大到一些恐怖事件,一些暴力性的社会事件。所以,大屠杀纪念馆的成立,其愿望不仅是国家之间的和平,也是整个世界和谐发展,这才是最终极的目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