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与阅读——刘勇强访谈录(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字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问者:当您将古代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而不仅仅是阅读对象时,有没有对您最初的欣赏兴趣产生影响或妨碍?


    答者: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有的时候,我确实感到学术研究对纯粹的欣赏乐趣是一种压制或扭曲。鲁迅在评论《西游记》时说,这部小说可以使人“忘怀得失,独存赏鉴”,这是就小说的矛盾冲突来说的。如对研究而言,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学术行为,也许就无法做到“独存赏鉴”了。如果理论陈腐、思维僵化、方法机械,“独存赏鉴”的乐趣可能更少。另一方面,作为单纯的欣赏对象,你可能只需要阅读那些经典名著,一般来说,它们巨大的艺术魅力,对于陈腐、僵化、机械的东西还有天然的抗拒作用。而研究则不然,你不仅要读你喜欢阅读的,为了理清一部作品的来龙去脉,更准确地把握它的文学史价值与地位,你还需要阅读一些艺术水平相对来说不那么高的作品,这对一个人的耐性可能就是一种考验。不过,研究对欣赏也不只是负面的影响。相反,研究对欣赏也有促进作用。首先,通过研究,你可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提高欣赏的智力水平;其次,通过研究,你可能比匆匆地浏览更多地关注作品的细微之处,提高欣赏的深度。


    问者:现在很多中学生是通过影视剧等来接受古代小说作品的,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答者:古代小说名著影视剧创作是一个重要资源,对于古代小说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中学生通过影视剧来了解古代小说,是很自然的。只要影视剧的改编是严肃认真同时又是富于艺术创造精神的,这样的接受也是有益的。但影视剧绝对无法代替小说原著。仍以《西游记》为例,不只有热闹的故事,它还有很多细腻的书面化描写和耐人寻味的细节,在转化为电视画面时容易变得平淡无奇,而令人眼花缭乱的降妖伏魔经电脑特技的处理,不可避免地成为屏幕上的焦点,那些冲突至多一次次验证着“邪不压正”的简单道理。这多少是有点遗憾的。


    不久前,我指导一位本科生进行了一次针对当代大学生接受与理解《三国演义》的问卷调查,在特定范围内,有42%左右的大学生从中学时代开始,就接触过《三国演义》原著,这多少还是说明了古代小说的影响力。如果不是应试教育的重压,我想这种影响力可能还会更大。我的意思是,没有或较少接触古代名著,有时并不是中学生的责任,而是他们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去阅读大部头的名著。不过,我想提醒中学生朋友的是,古代名著的阅读也许不一定直接有利于中考、高考,但肯定有利于知识水平的积累、文化修养的长进、思想认识的提高。从堆积如山的教辅参考书中,从网络驳杂的信息海洋中,探出头来看一点名著,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问者: 不知道刘老师是否了解,现在高中校园里流行的是80后作家的作品,是哈里·波特,是玄幻小说,诸如此类。作为一位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您怎样看这种现象?


    答者:我没有阅读过80后作家的作品,不妄加评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想这是无可厚非的。至于玄幻小说,也只是从媒体上得到的一点皮毛印象,不知道它是否风头已过?从上个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到后来的“哈里·波特”热,超现实的想象不断受到文学爱好者的追捧,这其实是对想象力和超越现实的一种渴望。但就文学传统而言,正如我在前面所说的,古代小说家在这方面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自觉地利用过这方面的文学资源,我想其中有大量值得借鉴的东西。


    问者:您能给中学语文老师谈谈讲授中国古代小说作品的经验吗?


    答者:最近几年,我参与了一些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撰工作,真切感受到,中学语文教育是一个独特的学科领域,在这方面,大学中文系的教师往往可能并不如中学的一线教师体会得更深入。因此,我绝对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当然,就古代文学来说,既然中学与大学可能面对共同的作家作品,尽管教学的深浅有别,其中也应该有一些相通的东西。我觉得,如果中学语文老师在可能的条件下,关注一下相关的古代文学研究,也许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引导。比如我的导师吴组缃先生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文,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这篇文章虽然浅显,却是吴先生对中国古代小说历史发展及其特点、规律的高度概括。吴先生还写过其他一些有广泛影响的论文,如《〈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论贾宝玉的典型形象》《谈〈红楼梦〉里几个陪衬人物的安排》等,如果语文老师在讲《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这篇课文时,看一下这几篇论文,一定有助于更细致、准确、生动地揭示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古代小说的规律。


    问者:那么,您认为中学生阅读古代小说应注意些什么?能不能给他们阅读古典小说提一些建议?


    答者:回到开头所说的,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其实是对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最大的挑战。我们今天阅读古代小说,很自然地会站在当下思想立场来看待小说的描写,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完全脱离小说产生的特定时代来看待或评判古代小说中人物的言行, 有时是不公平、不科学的。比如《水浒传》赞美了“劫富济贫”的行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是具有一定的正义性的。而在法律明文保护私有财产的今天,有人可能就会认为“济贫未必要劫富”,进而对梁山英雄的一些举动持非议。这自然也不能说错,问题是不要忘了,这其实是时过境迁之后社会意识与立场改变的结果,不必因此而苛求古人。同样由于时过境迁,阅读古代小说还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化的知识,否则我们连一些描写的基本含义都可能不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 《红楼梦》第25回有一段有趣的情节,王熙凤送茶叶给林黛玉等人,得到林黛玉的称赞。王熙凤便对林黛玉开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古人订婚有以茶为礼的习俗, 称为“下茶”。所以俗语有“一女不吃两家茶”的说法,即是说一女不可许两家。如不明白这一礼俗,对王熙凤的这一句话就会感到莫名其妙了。反过来,阅读古代小说也能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最后,我还想补充两点:一.古代小说名著,是历经岁月的淘洗留下的文学精品,是值得一读的,而且最好读原著;二.不要以为古代小说只是古代的文化遗产,它实际上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当代文化生活中,始终是一笔鲜活的精神财富。


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8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