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余秋雨捐款事件何以扑朔迷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观察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作者:李蹊    
   
  文化名人余秋雨去年地震之后宣布向灾区捐款20万元,时隔一年却因有媒体报道说,至今仍未找到余秋雨捐建图书馆的具体学校,也没有看到捐款凭证,而受到多方质疑,并又一次引发关于捐款真假的议论热 
潮。
   
  另一位文化名人易中天在自己的博客上就此事连续发表评论,认为公开捐款不是隐私,既然发生在公共空间,赢得了公众的赞美和支持,就必须在公共空间接受监督和质疑,因此余秋雨必须尽快拿出捐款已经到位的证据。而余秋雨的捐款代理人声明说,没有必要把证据拿给易中天看,质疑者可以调查研究,捐建的“秋雨图书馆”将于9月份开始接待参观访问。有媒体向受捐赠地都江堰市教育局求证,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捐赠确有其事,但不知道他捐赠了几所学校和多少钱。
   
  余秋雨究竟有没有捐款,真相“且听下回分解”,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我们慈善制度的不完善和慈善文化的不成熟。一笔捐赠有没有实际发生,这应当是可以直接查询到的信息,如今却扑朔迷离,成为一段“口水公案”,可见捐赠管理的粗疏。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受赠人每年度应当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督。必要时,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对其财务进行审计。”第二十二条规定:“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民政部出台的《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第二十一条也规定:“救灾捐赠受赠人应当对救灾捐赠款指定账户,专项管理;对救灾捐赠物资建立分类登记表册。” 
   
  按照法律规定,事实应不难查询。但媒体曾多方调查求证,却没有相应的慈善机构明确回答“有”或者“没有”。这个现象至少说明:一,与此事相关的慈善机构在这个事件中是失语的;二,慈善机构缺乏直接面对公众的信息平台或者说通畅的信息渠道;三,当公众对慈善行为有怀疑时,没有权威机构或者说确定的方式可以求证。
   
  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慈善事业若想得到发展,完善的制度不可或缺。如果捐款没有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必要的约束,只凭一时承诺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慈善榜,接受公众的赞美和支持,那么出现捐款不到位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在我们相对还不够成熟的捐赠文化背景之下。
   
  捐赠信息管理和公开,既是法律规定,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公益机构有责任向社会公开信息。一方面,这可以弘扬慈善大爱之风,进一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这关系到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心。让公众了解捐款是否到位、是否按照捐赠者的意志使用、是否存在不当使用或者去向不明的情况,并不是一件小事。因为信息不够透明,会让各种“沽名钓誉”者乘虚而入,会影响慈善机构的社会声誉,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公众对慈善的信心。试想,倘若一个人觉得自己捐出的钱物去向不明,那他怎么会捐助?
   
  捐款者受到的质疑,余秋雨不是第一个,可能也不是最后一个。由于信息缺失或者模糊,对捐款质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部分人的定势思维,这对公益、慈善事业形成了极大的损害。慈善事业是爱的事情,也是开放的事业,慈善机构要有意识地将更多的信息展示给公众。在准确、充分、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下,捐款的真假问题将不复存在,捐款的去向也无需担心;如此,每一个有善心的人才可能安心做善事,而不必做善事首先想着留发票和收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