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何必用古代道德诋毁考古科学? 同王达三再商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发掘引人瞩目,保护更受关注。图为兵马俑一号坑正待修复的陶俑。
 
就秦兵马俑发掘而引发出的所谓“古代道德”问题,本报已经展开激烈争论。7月1日,王达三先生又推出《“封坟护墓”的道德解码》一文,来回应笔者此前的商榷。通观作者新出之文,感到其立意愈加不妥,不得不再行研讨一番。     《解码》论旨中的“道德不分古今”、“惟道是从”等说,根本经不起历史实践的检验。其抬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来忽悠今天的读者,以“祖有功,宗有德”等家天下的陵庙祭语来偷换今日中国人关于“祖宗”的概念等等,表现了其思想史方面的无知,也让我们分明看到活在当下之“刻舟求剑者”。旧道德好的要继承,可坏的呢?比方说中国女人裹小脚,起于南北朝之际的宫廷之风,朝廷的风化演出了随后一千多年残害妇女的恶德。直至“五四”,那些高扬“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精英们想明白了,毅然废除了这种吃人的制度与道德,若依“惟道是从”论者,今日女人的大脚要不要裹回去?     再如墓葬,秦以前就有殉葬之德,恶名昭彰的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下葬,其儿孙将贤臣“子车氏”等五人活埋殉葬。到了西汉时期,统治者想明白了,开始废除了这种非人的制度及其道德。依“惟道是从”者论,历朝历代应该继续将臣、妾们活埋下去才对。爹妈去世,我们是不是也要给老人打制棺椁,买地厚葬,再找几个爹妈生前最喜欢的人给活埋掉,再把留下来的遗产甚至银行存款一道随了爹妈去?当今中国人做事行事,必须唯古代道德之马首是瞻?     我在上篇文章中,一再提及古代道德及其法律的立场和目的,其实是在暗示着中国古代道德有一些是不好的,当代中国人不能全盘接受。那些宗法、独裁、专制、非人性的诸多道德,非但要革除,还要大加批判和反思,目的是让这些历史的沉渣不再泛起。论者不敢把中国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三大文明古国相比,而同数百年前的那些城邦小国(近代才崛起者)相比;不敢把当今中国抢救性、被动性发掘同西方国家境内的主动性挖掘相比(例如,前不久意大利在西西里岛发掘古巴比伦的大片葬域),这样片面地引证,坦率一点说,一是数典忘祖,二是瞒天过海。     反对挖皇陵,当有许多人文的、科学的道理,何必动辄引论古代道德来诋毁考古科学?我们还是看一看《瞭望》新闻周刊6月22刊载的长篇文章《秦始皇陵墓:挖还是不挖》吧,那里面大量引述了考古、博物学者们的意见。文章说“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守望秦陵30余年的吴永琪表示:关于秦陵的所谓谜团,坦率地说,他没什么兴趣。‘我唯一的兴趣就是把它保护起来,不要动它。’”,“被一些媒体称为‘兵马俑之父’的秦俑馆前馆长袁仲一持同样的观点,他对《瞭望》新闻周刊说:‘让秦始皇陵永远安静地在那儿,这是一个最理想的模式。’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说:‘除非有地震等意外的情况,我们这一代人、包括下一代人都没有理由去主动挖掘秦陵。’”这就是中国学者们的良知、道德以及科学态度,是我国当今对待历代皇陵的主流意识,这种意识是基于《文物保护法》的立场,基于科学以及当代道德的广阔视野。     说到科学,它每前进一步,总要受到旧意识的阻遏,那么今天的考古科学受到“古代道德论”者的挞伐毫不奇怪。因为历史上还有走得更远的——意大利的布鲁诺因为坚持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天主教徒活活烧死。毕竟轻舟已过万重山,毕竟科学永存,真理永存。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