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批评与自我批评 文艺批评家反思困境与出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文学在垃圾化,文学批评无法避免垃圾化”,向以“敢言”著称的文化学者朱大可继抛出“文学垃圾化”论断之后,又做出“文学批评垃圾化”的批语。 

  岁末年终,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以“批评与文艺”为主题的二00七北京文艺论坛日前在京郊开坛。一大批文艺批评家和作家、艺术家、编剧、导演等,对当前文艺批评该如何突破困境讨论得颇为热烈。朱大可正是在当天他的演讲《忧郁的批评》中再做惊人言语。
  文艺批评面临困境
  “学院批评家丧失了原创性。我们对纯粹的概念语词过于依赖欧洲、美国的学术体系,不仅跟当下中国的日常生活经验无关,而且跟当下的文学经验完全脱节。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放在我们面前,我们只能从文学的高楼上跳下去这一条路吗?或者说我们是否要等到文学批评死亡以后再来被人招魂吗?”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用尖锐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的忧思。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用“枯竭”二字形容他对当前文艺批评的感觉。“现在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所有东西的数量都在急剧膨胀,文学也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年出版长篇小说只有几十部、上百部,而现在每年有二千多部。同样,批评文章的数量也在急剧膨胀。但在这样的膨胀中却让人感到一种枯竭。”
  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则直言“商业赚钱原则渗入到当前的文艺批评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无穷无尽的作品讨论会变成了一个又一个作者‘捧角’会,‘树碑立传’会……这种以金钱为目的的商业逻辑,腐蚀了文艺作者和批评家,从而出现广告批评、红包批评、作秀批评等各种畸形”。
  丧失原创性、遭遇诚信危机、泡沫化、空洞化……这些不一而足的问题,构成当下中国的文艺批评面临的困境。
  直面现实才是出路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索谦认为,批评需要积极介入对当代文艺现状的参与与构建,这一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尤其应该强调。“如果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成为控制文艺生产、传播、消费的一只看不见的手,那么批评所积极进行的针对现实的话语批判活动则让我们看到了一只理性的、充满使命感的、看得见的正义之手。”
  而面临批评标准多元化问题,有评论家认为,市场标准、大众标准实质上都是以商品标准来衡量艺术作品,而批评的真正价值在于在市场环境中坚持艺术标准来评价艺术作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贵胜教授表示,更重要的是批评家还应该对社会、对文化有责任感、有独立的思想和敏锐的判断力,有独立的批评意识,还要有批评的勇气,“有的时候,批评的勇气比批评本身更重要”,他意味深长的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