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儒与道:左右逢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国人常把“儒”“道”“释”列为三教。“释”原是从印度传来的,成为中国的佛教后,反倒在它的本土式微了。然而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真正把佛教当做一种信仰的并不多。大多数人是“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了事了才求菩萨。明显的实用主义和浓厚的功利色彩,早就远离了佛教的真谛。道教算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了,但它的创始人不过是假借老子之名罢了。一味炼丹,以求长生不老,《道德经》未必为道士们所崇尚。倒是“儒”,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便不似宗教胜似宗教了。
朝廷推崇儒家,尊孔子为圣人,尊儒学为儒教,是为了维持与巩固等级森严的皇权宗法制度;民间奉行儒家,是因为“学而优则仕”,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一个“货于帝王家”,跻身于官僚统治集团的机会与可能。历朝历代,士子们就以此为他们人生的目的、生存的动力,以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达则兼济天下”,这是读书人生命可抵达的最高境界,但这天下是谁的呢?不过是刘家的、李家的、赵家的、朱家的以及爱新觉罗的罢了,并非百姓的,更非公民的。说到底,读书人“学而优则仕”后,不过是“货于帝王家”,成为帝王的家奴,协助帝王治理百姓罢了。品质优良者,尚能念民间之疾苦;品质卑劣者,则只会搜刮民脂鱼肉百姓了。皇帝大多是不在意官贪的,贪不要紧,只要听话,会揣摩皇上的心思就行。贪得再多,不过是代皇室保管而已。连天下、江山、黎民、百姓都是皇上的,你贪官连同家产还不是皇上的么?那时候的贪官,尚不懂什么叫洗钱,更不知道将财产转移到国外去。因此,历史上才有“和糰扳倒,嘉庆吃饱”一说。
“达”自然辉煌,“穷”呢?圣人早有教诲:“穷则独善其身”。这样,读书人在“达”与“穷”之间,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落差。我就没听说哪个读书人因未考取举人进士,或未能升迁或一度贬谪而自杀的。更重要的是,还有道家的老庄哲学做读书人“穷”时的精神支柱。不做官又怎样?隐居田园,寄情山水,日子可能清贫些,精神却任其逍遥。这样,在“达”与“穷”之间,他们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在儒与道之间,他们左右逢源,永远可以自豪或自慰。这对他们的一生似乎就足够了。他们皓首穷经,却从未思索过经中的局限和谬误;他们在口口声声“臣遵旨”、“臣罪该万死”中,也从未质疑过皇权专制与宗法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至于社会的不公、民生的艰难,他们更不会去究其根本。充其量对民间疾苦施以同情,尽其权限放点赈什么的;而决不可能从根本上去改变民众的命运。所谓“以天下为己任”,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乃至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前提皆是:这天下是天子的天下,皇帝一家的天下、一个人的天下。
一主一辅,两千多年来,儒与道就这样为中国的读书人,抑或说知识阶层提供着进退两不难的精神资源。上哪儿去找先知先觉的启蒙者呢?直至国门被打开,“西学东渐”之后,才开始有人认识到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比如清末的徐继畲,就对西方的民主制度颇有认知,他赞扬华盛顿“不僭号位,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终于敢于言外质疑中国皇权专制的宗法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了。遗憾的是,像徐继畲这样的人,不仅不为当世所容,也鲜为后世所知。一个极不合理的皇权专制的宗法制度,竟能延续两千年而不变,甚至没人敢去触动它,这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与细研的。
作者:柳士同
 






 
关键词: 左右逢源 学术动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