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对话收藏家马未都:“搞收藏眼里不能尽是钱”(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谈鉴定:呼吁司法介入

  记者:专家鉴宝现在很普遍,听说您鉴定一次收费300元?

  马未都: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我也算是收藏界老大吧,鉴定一次只收300块,还要被人骂。我为什么收费?第一,博物馆也要维持生计。第二,组织一次鉴宝,瞧那阵势,来的人排着队,都大包小包的,你得维持秩序、管他们喝水,招呼他们参观博物馆。鉴宝过程更痛苦,你说是真的,他眉开眼笑;你说东西不对,他立马跟你翻脸。

  记者:前段时间,南京收藏界有人推出“保真鉴赏”,每件藏品收取一定费用,如果有更高规格的专家对鉴定结果提出质疑,双倍退还价钱,并将之称为“规范鉴定市场”,您怎么看?

  马未都:要讲规范,必须做出司法意义上的保证才有意义。否则,再多的专家、再多的承诺,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美国有个“艺术品评估”小组,受国家税务局委托,由法律界、古董商、学者等组成,评估和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比如,张三要继承一笔艺术品遗产,小组评估1亿美金。他如果同意就按这个数交税;不同意就公开拍卖,不管拍2亿还是5000万,都按实际拍卖价交税。拍卖价丝毫不影响“艺术品评估”小组的地位。还有,它们的社会监督机制非常有效,评估小组的人很难被“买通”。

  记者:程序和执行的公正,是艺术品司法鉴定的关键?

  马未都:是的。一提到鉴定,人们首先想到找个高水平的专家,专家确实重要,不过在程序和执行公正的前提下专家才能发挥作用。只有规范了程序,鉴定才会逐步健全。

  规范程序理论上讲比较简单,但操作起来很复杂。以陶瓷领域为例,按我的设想,专家就得包括众多古董商、经纪人、博物馆研究人员等,他们的水平、人品、口碑都得考虑,还得设计规则,以提高鉴别准确率、降低鉴定员“被买通”的几率等等,如此一来成本太高了。

  记者:也有一些科学方法鉴定文物真伪,不过争议颇大。

  马未都:目前碳14和热释光是全世界公认的文物鉴定技术,其他诸如光谱分析、微量元素分析,都是一种相对的方法,先建一个数据库,再用对比法分析。这些方法说白了跟人眼差不多。也有一些科学鉴定技术相当厉害,但是成本巨大,鉴定一件藏品花几十万上百万,谁干啊?

  记者:北京大学等高校开设文物鉴定专业,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也启动了文物鉴定资格培训计划,经过培训就能拿到文物鉴定资格证书。这种“速成”的培养能发挥什么作用?

  马未都:打个比方,北大的像音乐学院学唱歌,劳动部的就像工人文化宫学唱歌,一段时间培训后,你知道该怎么发音、怎么唱。但是出来后能否登台,是个问题;能否让观众认可,还是个问题;能否唱成刘欢那样,就是个终身问题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