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专家热议中国幻想文学本土化 传统文化资源是根本(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传统资源是幻想文学本土化的根本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模仿对于本土化的意义,也承认在现阶段模仿是基础,但在中国幻想文学的本土化道路上,相比借鉴西方而言,整合传统资源无疑更为关键。
浦安迪先生在《中国叙事学》中揭示中国叙事与西方叙事的迥然差别,一者为空间化的思维方式,一者为时间化的思维方式;一者的源头是史书,一者的源头为史诗。中西叙事文学的源头与特色的差异,让我们清醒认识到,中国的幻想文学创作之路应该重建体系,一个对传统进行扬弃又有别于西方的全新体系。正如钱淑英所说,我们的出路应该在于自身话语的创建,即从传统文化幻想的特质出发,在对自然整体观照形成的意境中,使用属于本民族的魔幻语汇。遗憾的是,当下的中国幻想文学,更多的是从欧美泊来幻想文学,以他们为范本进行模仿和仿照,充满了西方化的形象、符号、语言,总体上依附于西方幻想文学的体系。
但是,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作家正在努力回归传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幻想资源中汲取营养,并用现代感的叙事方式和现代性的普世价值观来构建新的中国幻想文学。黄蓓佳的《中国童话》,便是从中国传统神话和民间故事中精选出广为人知的10个故事,如《牛郎织女》《小渔夫和公主》《猎人海力布》等,然后在这10个故事中添加现代特色的创作元素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具有传统华丽浓重、自由浪漫的风格,洋溢着东方神奇和魔幻色彩。而薛涛的“山海经新传说ABC”,包括《精卫鸟与女娃》《夸父与小菊仙》《盘古与透明女孩》,以幻想嵌套的叙事手法,将《山海经》中的三个传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巧妙地移进现代孩子们的生活,对中国幻想文学创作的本土化做出了先锋性的探索。应该说,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这种复活远古神话、寻求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幻想文学的本土资源的做法,在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领域是一种突破性尝试,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如果为幻想文学寻根溯源的话,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比如《山海经》《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镜花缘》等,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笔珍贵遗存,在世界经典幻想文学名著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幻想文学要从上古神话、民间传说及神魔小说中寻找灵感与素材,继承其叙事传统及艺术手法。《山海经》《搜神记》、唐传奇、明清神魔小说,都可以成为当下幻想小说故事的缘起或素材。只是我们的创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包装,比如依据《山海经》写现代幻想故事,如果只是简单地借用过去的人物和故事符号,不能体现古今共通的文化心理、情感需求等深层次的内涵,那就无法创造出有价值的幻想文学组品。我们的作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示东方人的性情与风格,包括对自然的理解、写意式的表达、以及空间化的叙事,如《西游记》以数字作为情节结构的技巧、对自然的写意式表达、幽默讽刺的手法等,都是值得吸收和借用的。此外,钱淑英还提到,我们需要在传统的延续之中构建现代性,使幻想文学作品在沟通古老的同时体现现代价值观念,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产生积极作用。
借用传统,除了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明清神魔小说之外,还可以借用传统文化,如在小说中渗透儒、道、佛的文化精神,使传统的思想成为幻想文学背后的灵魂,这是更为根本的中国元素。在幻想文学中渗透中国元素,是本土化进程的一部分。但不少人误以为取一个中国人名,或设置一些中国的器具,夹杂一点上古神话的影子,便是中国元素。对此,张之路有精到的发言:“所谓中国特色的元素,强调的是特色而非模仿。它不单是一个中国的景物、一座建筑,也不完全是前门大碗茶、风车和糖葫芦这些表面的东西,它更多的是指那种精到的、哲学的、智慧的、一针见血的想象和表达方式。这些不显山不露水的因素一旦出现在作品里,立刻会被读者强烈地感受到。”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渗透了佛家思想,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既是幻想世界的冒险,也是心灵上的历练,所谓“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佛理,都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得以体现。这些思想正是张之路说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因素”,这些因素成了小说肌体的脉搏,让人能强烈地感受得到。如果当代的作家也能将传统文化的精义及价值观巧妙地渗入文本的话,不但能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层次,还能让读者一读便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获得一种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传统是文学之根,也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有继承传统,才有可能创新。只有充分利用传统资源,中国幻想文学的本土化才能完成。所以我们的幻想文学,也需要来一次寻根的思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