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还有多少地方戏将成“绝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观察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安徽凤阳花鼓戏濒临失传危险!如今还能唱的只有张传英老人一位,她也因为年迈而无法登台演出了!(见1月14日《人民日报》)

  凤阳花鼓戏不一定大家都看过,但“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这句经曲唱词一定耳熟能详。形成于清光绪年间,与凤阳花鼓、花鼓灯并称凤阳“三花”的凤阳花鼓戏即将 
成为“绝唱”,黯然谢幕,令人唏嘘。

 其实,苟延残喘的何止是凤阳花鼓戏,大多数地方戏都已是日薄西山,有的甚至尘封成为历史。中国戏曲历史悠久,繁星似锦,百花齐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到了今天,除了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粤剧等少数因为得到政府支持和流传地域较广等原因而偶露峥嵘之外,你还能看到多少其他地方戏的身影?

  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抢救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就曾痛心疾首地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戏曲,是历史的活化石,蕴含着中华民族千万年流传的历史信息;是传统文化的年轮,口口相传记录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是中国人辨忠奸、明善恶、辨美丑的道德教化;是精忠报国、孝顺父母、追求自由和爱情、匡扶正义、扬善惩恶等等的精神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与底基,弥足珍贵,当传之万世。

  戏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必须依附于形质相实的时空背景,农耕时代有农耕时代的文化图式,工业时代有工业时代的文化脉络。抽空时空背景,戏曲难免就像在干涸池塘里的鱼,式微得有些无奈。但是,无奈并非是无所作为、不想作为的藉口,只要愿意,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付诸实际行动,拯救、保留(先别说光大)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还是有可能的。像京剧,经过多年来的强势引导(包括世界级的票友大赛、春节文艺晚会、名家专场演出等),已曙光初现。广东粤剧亦如此,“私伙局”在珠三角遍地开花,红红火火。

  当然,政府办文化,不是大包办,不是越俎代庖,而是在政策、资源上保护、扶持,像昆曲申遗,被联合国列为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也是有效的保护之举。

  保护文化遗产,保留文化记忆,才能烛照未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