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华媒:《士兵突击》传新文化 昭显新一代国人勇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刊载在美国从事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的伟达的文章,题为《<士兵突击>的信念》。在文中,作者另辟蹊径,通过对这部中国的热播剧的分析,认为这个故事威胁了多年来中国大众文化中的粉脂习气,其所传载的新文化意义注定不同凡响。这部电视剧象征着中国崛起的坚定信念,昭显出新一代中国人的勇气,信心和开拓追求,也乐观地展示出现代中国走向自觉,自律,自强公民文化的光明前景。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最近有机会观看了2007年“震撼”中国的新锐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讲的是一位普通农村男孩参军入伍后几经磨练,逐步成长为新一代“兵王”—解放军特种兵大队精英成员的故事。

  看过之后,作者感触颇多。作者认为,坦率地讲,这个故事还真让人开始感受到了“威胁”。它所威胁的,是多年来中国大众文化中的粉脂习气,中国价值系统里的信念虚空,以及中国传统人格中的被动苟且。于是,《士兵突击》所传载的新文化意义注定不同凡响。

  两种大众文化倾向

  文章称,众所周知,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种大众文化倾向逐步占了上风:一种是盲目崇外:照搬港台,模仿西方,比着葫芦画瓢儿;再一种是埋头往日:宫廷戏,辫子戏,妻妾成群,臃肿琐碎。

  作者指出,久而久之,在总体氛围上造就了一股强烈的脂粉气,缺少自己的力量,风骨和灵魂。甚至在所谓庄重和硬朗的题材里,也经常可以带进形形色色的不伦不类,扭捏做态。弄得大家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都捏着一把汗。

  然而,在2005年,中国推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亮剑》,传奇般记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男子汉,“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让人顿感气象一新,振聋发馈。但《亮剑》还只是预示了一个新的转折。

  终于,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士兵突击》呼啸而至,一群普普通通的当代士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单调,磨难和挑战为伍,却创造出了黄钟大吕,摧枯拉朽般的气势和光荣,立体展现出新一代人的奋斗和努力,一扫无病呻吟的各类做作和聊赖。这样的黄钟大吕激励了中国,也令世界为之侧目。

  作者由此得出观点:诚然,从《士兵突击》中也可以看到对已有成功作品元素的借鉴和发挥,但却绝不是一味地模仿和做秀,而是以充满独到,特色,与创新的核心内容, 实实在在地表现出中国普通士兵的喜怒哀乐,挫折失意,和奋斗成长。

  中国自有中国的信念

  文章称,不少有识之士经常指出,一个国家,民族及文化的蓬勃发展,不仅需要高度物质的发展,还必须有进步信念的支撑。人的存在,总应该超出一般动物类的局限,具备更多智慧,信念,意志力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有中国人来到西方一对比,忽然发现自己的文化和民族中普遍缺乏宗教因素,于是就惶恐和担忧,因为在西方宗教多用来培养一个人的信念成长和精神世界。

  难道说中国缺乏宗教也就意味着缺乏信念?《士兵突击》现在大声宣称:中国自有中国的信念,“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不抛弃,不放弃”,个人奋斗 + 团队精神; 中国人自有对信念的坚持,开拓和不懈实践,于是“土娃子”也可以成长为“特种兵”。

  某种意义上,这似乎也象征着中国崛起的坚定信念:无论起点如何艰辛,征途上纵有千难万险,饱经风霜的中国一定要重返世界发展的前沿。

  更具启发意义的是,《士兵突击》还生动表现了普通人格的进步与升华:即是从原先的混混噩噩,投机圆滑,强迫灌输,软弱依赖,到自我激励,坚实开拓,不畏挑战,追求卓越的成长历程。

  这于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中无为,不争,随众,依赖, 迂腐等极端扭曲及压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突破,昭显出新一代中国人的勇气,信心和开拓追求,也乐观地展示出现代中国走向自觉,自律,自强公民文化的光明前景。

  不错,士兵的成长,自然离不开战友,班长,连长,队长,以至团长的指教,提携,和鼓励,但归根结底,成长要靠自身不断增加的勇气,信念,觉悟,知识,目标,和追求来推动。这种进步与发展式人格,当会决定和塑造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远大未来。

  《士兵突击》其实就是在预示中国的突击和成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