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鲁迅作品真的已成“鸡肋”? 语文教材变化引热议(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雪竹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焦点问题外,教材的几大变化 


  除了以上争论的焦点以外,纵观近年来语文教材中的变化,比较显著的特点可以作归如下归纳:


  第一、外国作品选编更多关注人物的命运,选文主要涉及西方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是成长励志或人格塑造类文章,关于外国科学家、艺术家的文章有所增多,反映国外人文景观的文章也有不少。 


      第二、各地的语文课本适当增加了地方特色或地方人物篇目,如关于“辽宁籍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通讯被节选入辽宁省2006年秋季开始的普通高中新语文教材中。 


  第三、具有影响力的通俗作品进入语文教材。如,人教社2005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读本首次选入武侠小说《卧虎藏龙》和《天龙八部》的节选。


  第四、经济意识进入教材。如,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


  第五、不再刻意回避爱情表白。如,新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增选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节选,保留了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的山歌等。


  第六、老篇目相继退出一些地方语文课本,如贺敬之的《回延安》和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等。还有朱自清的《背影》、夏衍的《包身工》以及《狼牙山五壮士》等也被挤出了一些地方语文教材。


  第七、环境内容增加。在新教材中,环境意识、生态观念等思想在语文课本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如,在2005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中就有《桂林山水》、《林海》、《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鸟的天堂》、《第一场雪》、《索溪峪的“野”》和《鹿和狼的故事》等多篇涉及生态环境的内容。


  第八、更加贴近生活。普通人越来越多成为课文的主人公。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生命的药方》和《中彩那天》等等,令孩子们读来感到亲切。


  背景知识:


  55年前,中国专门成立“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首任社长叶圣陶先生特邀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做兼职副总编辑,主管汉语教材的编写。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迫解散,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也暂时告一段落。这时候各省、市开始自编教材,全国的语文教科书都陷入一片混乱。直至1976年文革结束以后,政府决定编一套全国通用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开始“一统天下”。此后,中国的中学生们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一统天下”的语文教育。 


  新世纪之初,国家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以人为本”精神下,语文课本选材注重人性化、科学化和国际化。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再次修订出炉。教材的编纂被放开,语文教材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统天下”发展为各地版本教材“群雄并举”,有的甚至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也选择使用不同的版本。在国家审定通过的各版教材中,尤其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用量较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