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张平现象”出了一道文学命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作品每每引起轰动的作家张平,最近再次引起了一场不算小的轰动,不过却不是因为有了新的作品,而是因为职位的升迁——在近日召开的山西省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山西省副省长。该事件迅速引起了巨大的好奇:“作家能否当好省长”、“作家副省长前路有多长”、“反腐作家会不会续写无字反腐巨著”、“选作家做副省长对山西意味着什么”……诸如此类的猜想、疑惑及评议,一时蜂起,充斥坊间。 
    从目前看,由于张平的特殊身份和既往成就——他的书因大胆揭示阴暗面而十分畅销;他因为写了太多的反腐败题材文学作品被称为“反腐作家”;他因大笔如椽且爱打抱不平而被称为“山西省第二信访办”……许多人关注张平的仕途,其实关注的是反腐败,也即一个以观察、思考和书写反腐败见长的作家,荣登高位后能否或如何影响到一个省份的反腐;或许还对一个笔下反腐波澜不断的作家,是否只会“纸上谈兵”感到好奇。换言之,人们当下对张平的关注,其实更多的是在政治意义而非文学层面上。 
    这未免稍有缺憾。张平顺利当选副省长,固然主要是因为其具备了相当的政治素质、超众的综合能力和某些特有的机会,而文学能力和影响只是其诸多能力和影响之中的一种,但恐怕也不能否认,他的诸多机会正是通过文学创作而得来的;他的公共形象、社会影响力甚至从政基础等,也基本上都是因他的文学作品而确立而打造。即便可以这样猜想:如果张平当初没有选择作家这个职业,或是没有写那些反腐题材的作品,以其素质仍然可能在仕途上达到同样的高度;但贴有作家标签、且一直以创作为主业的张平能够当选副省长,无论如何也应被视作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对该事件,在政治之外,更应该予以文学层面的解码。 
    特别是,作为副省长的“政治张平”或者说“张平的政治”今后将如何,在目前还只能靠想象;而对作为作家的“文学张平”或者说“张平的文学”,却早已经具备了丰富的解码资料,从此角度入手将更易获得有价值的内容、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依笔者见,从“文学张平”着手,在文学方面或至少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启示:一是社会转型期的文学地位问题;二是作家的自我定位问题。当然,在讨论文学及作家的“地位”之前,或非常有必要澄清的是:当今时代,走上仕途高位并不必然意味着一个作家的最高成功,这也未必就是文学不可或缺的荣耀。但又必须承认的是:作为一个作家能够被选为副省长,在当今体制下却至少证明其已经获得了多方的共同认可——如韩石山所不完全总结的那样,这证明其“一有群众基础,二有行政能力,三有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作家,能主要通过文学创作而达到这几点,委实不易,甚值参详。 
    首先,细勘张平当选副省长成了轰动性的新闻这一现象,可以发现其喻示出了文学地位的某些历史变迁。实际上,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历经1300多年科举制度浸润淘洗的中国,文人从政原本是件平常事,庙堂情结往往贯穿读书人的一生,比如文名卓著的“唐宋八大家”,虽大都仕途多舛,却又基本上都曾官至相当的高位,权重如王安石者甚至做到了宰相。可以说,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善为诗文者做不了官才是不正常的,简直就是悲剧。这种根深蒂固的普遍价值观,正是落第的文章圣手如吴敬梓、蒲松龄们不平心理的重要来源。 
    那么,既然文人从政是这样一种久远的传统,为什么如今一名作家当选副省长却成了如此轰动的事件? 
    人们之所以轰动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最近发生得太少,迥异于曾经的传统。应该说,这与政治体制的选择有关,也与文学的地位变化有关。以前,文学是与政治相融、与主流相随的,文人也相应地具有较为稳定的社会地位和晋身之阶:写好诗文就可以做官,甚至只有写好了诗文才可以做官。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文学追随主流的脚步却逐渐慢了下来,当然也有的是与主流失去了共识,背离了基本的方向;又或是试图以退为进,通过自甘边缘化重新获得批评主流的能力,但过度的边缘化,往往又减弱了自己的声音和影响。总之,文学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的看客,离主流渐行渐远,越发无关紧要和无足轻重。文学无足轻重,作家当然也就无足轻重。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古时候人们认为:文章写得好做官是正常的;而现在的人们却会疑惑:文章写得那么好为什么还要做官、而且还能做官? 
    由此可以说,“张平现象”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学命题:如何既能使文学保持对社会主流的足够关注,获得主流的充分承认,而又不会减损其独立的批判性?“进入主流”与“甘于边缘”之间的分寸究竟应该如何把握? 
    其次,作家能够当选副省长,或亦足可启发其他作家认真思考自身的文学理念和社会角色定位。文学离不开作家的创作,文学总体地位的变化和落差,取决于作家们普遍的文学意识。如果一个时代的作家,普遍对文学的使命认识不足或是不敢担当,在对自身角色定位方面就低见小,文学的影响势必减弱,地位必将下滑。 
    观当今某些作家,却恰恰如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好像失聪失明一般,或是患了软骨病。按理说,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轨时期,体制的变化、财富的流动制造出巨大的贫富差距,造就了大量的边缘人群,也滋生了相当多的腐败,值得文学家关注的事物可谓多之又多,可以说,现实中很多真实的故事,信手拈来便都是情节跌宕、蕴涵丰富的绝佳文学题材。然而现在有些作家,不知是失去了反映现实的兴趣,还是失去了立足生活的勇气,他们闲谈古今,静赏风月,就是不为苍生忧生计。为什么针对中国当代文学会出现“垃圾论”?原因大抵如此。 
    文章合为时而著。不反对某些作家玩些闲情逸致,搞些所谓的“纯文学”,但风花雪月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学决不可能成为当下这个时期的文学主流。就此角度而言,致力“文学反腐”且曾因此而吃过不少官司的张平当选副省长,并引发社会如此关注,或正是对文学使命的一次诠释、对作家价值的一种证明。 
    “张平现象”会否从某种意义上影响到中国当代作家的“抉择”、进而影响到文学的走向?姑且拭目以待。(郭之纯)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