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谁来支持民间剧场运转?《独立戏剧》日前出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年关将至,上海的戏剧市场如火如荼,但同时,沪上一些民间剧场却在为明年能否继续运转忧心忡忡。日前,在“《独立戏剧(上海1985-2007)》新书首发式”暨“上海独立戏剧22年研讨会”上,沪上的民间戏剧人聚集在可当代艺术中心,就上海营业性演出场所门槛偏高,民间剧场举步维艰表达了忧虑。
    
  没有售票收入租金昂贵
    
  可当代艺术中心是年轻导演周可和另两位合伙人去年共同创办的一个综合艺术中心。大半年来,“可当代”已经独立策划了一系列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的演出,以及绘画、雕塑、行为艺术等视觉艺术的展示。
    
  去过“可当代”的人,都会感慨于这幢3层建筑的优雅精致。一楼的剧场空间巨大,也可以办小型展览。二楼的临湖小酒吧适合剧本朗读会类的小型艺术聚会。这样的剧场和展览环境,在上海也算得上屈指可数。
    
  然而,支撑这个上海难得的艺术空间,周可和她的伙伴们始终感到压力巨大。由于“可当代”至今没有拿到过经营性演出许可证,他们的所有展览和演出几乎都是免费的,而《山羊或谁是西尔维亚》、《怀疑》、《民主》等一系列剧本朗读会也都局限在小范围的人群中。尽管没有收入,“可当代”每年却需要支付200万元的租金,基本是靠周可他们在努力维持。“虽然很难,但我们还是会努力,但我真的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周可无奈地说。

  呼吁企业、文化基金赞助
    
  “可当代”并非个案。在上海所有的民间剧场中,目前只有同乐坊的芷江梦工厂一家拥有演出许可证,其他的剧场几乎都是勉强维持运转。曾经大张旗鼓揭幕的“海上海”剧场,因为始终没有拿到演出许可证,在两次“越界”演出季之后便悄无声息地偃旗息鼓。而目前最活跃的“下河迷仓”,两年多来一直坚持给民间剧团免费提供场地,其中的经费也多半是靠“当家人”王景国的真堂艺术设计公司负担。由一群大学话剧爱好者自筹资金租下场地的“东剧场”,更只能算是自娱自乐的戏剧场所。
    
  面对民间剧场的经营局面,大部分戏剧人都感到忧虑。民间剧场一直是培养戏剧精神、进行戏剧实验的空间。如果更多像“可当代”这样的民间艺术中心遭遇“海上海”一样的困境,民间戏剧最终将面临“流离失所”,这对于上海的文化和戏剧而言,无疑是不小的遗憾。
    
  “在没有演出许可和收入的情况下,其实我们还是需要呼吁合理的制度,鼓励企业或者文化基金资助民间剧场,或者找到新的运作模式。”一位戏剧界人士表示,这也是很多投身文化的民间人士希望看到的。

  ◇相关新闻

  《独立戏剧(上海1985-2007)》出版

  国内首部记录上海先锋实验独立戏剧历程的《独立戏剧(上海1985-2007)》日前出版,该书记录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的“白蝠剧社”和《屋里的猫头鹰》,一直到新世纪今天的上海独立戏剧史。书中很多章节的展现都是由三部分组成,即当时的戏剧事件、戏剧人口述、学者评说或媒体反应等。该书策划人透露,对上海独立戏剧的重要人物张献、王景国、张余出版专著也在酝酿中。(记者 潘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