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读史热”背后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学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来从媒体上看到了不少关于“读史热”的报道,从阎崇年、易中天、李亚平到当年明月,从《正说清朝十二帝》、《品三国》、《帝国政界往事》到《明朝那些事儿》,一股全民“读史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前列也总是挂着这一类的读物。大众真的这么热爱读史吗? 
  众所周知,中国人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喜欢听史、读史,因为历史从来是大众日常生活中娱乐消闲的重要部分,从曲艺说书,到戏剧小说。所以,通俗历史成为“休闲文化”,本身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在这种传统的背景下,具有相当严肃性和学术外衣的讲史粉墨登场了,只不过刘兰芳变成了于丹,单田芳化身为易中天,具有娱乐趣味的历史叙事,取代了以历史为装点的娱乐狂欢。
  毋庸置疑,“消费历史”的潮流已经从电视剧的“戏说”,向其他文化领域扩展——把“诺”叫“YES”,把“兵部尚书”叫“国防部长”,把“自荐信”叫“求职简历”,这些无伤大雅令人会心一笑的概念置换,让冰冷的历史骤然活泛有趣起来,读历史如同听故事一般,确实让人欲罢不能。这意味着,现在读史热中所读之史,是这些学者新写的历史。称之为“新”,是因为它们经过了这些学者的诠释,对历史有了当代的理解,和历史的原貌多少有点距离。然而,当下这场“读史热”从某个角度来看,已经演化成一种商业行为,买书消费的人更像是“粉丝”,其行为和追星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事实上,一面是通俗类历史读物的热销,一面是传统类学术史籍的乏人问津,“读史热”并未让读者真正爱上历史。这种趣味性的历史读物一部分纯粹是追求好玩,畅销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这时,市场的功利已经不断透过作品体现出来,从“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诗句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因为“冷月葬花魂”所以林黛玉是沉湖而死,历史的考证成了书面的文字游戏,趣味化地剑走偏锋以致走火入魔,明显有炒作化、娱乐化倾向。
  对于眼下的“读史热”来说,通俗历史中仅仅有趣是不够的,因为这种流行的样式很容易被市场所吞没。市场是急功近利的,它会把这些作家毁掉,并制造出大量的文字垃圾。所以,读史不仅需要讲故事的能力,还需要基于史料的深刻理解,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历史的阐释才能有效维系下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