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孟浩然研究的现在与将来——王辉斌教授访谈录(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内容提要 王辉斌教授简介:王辉斌教授(1947— ),字靖华,号竟陵居士,湖北天门人。著名学者,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现任襄樊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任中国孟浩然研究会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中国乐府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李白研究会顾问,湖北省李白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已出版著作20种:《先唐诗人考论》、《孟浩然研究》、《王维新考论》、《李白史迹考索》、《李白求是录》、《李白研究新探》、《杜甫研究丛稿》、《杜甫研究新探》、《唐人生卒年录》、《唐代诗人咏湖北》、《唐代诗人婚姻研究》、《唐代诗人探赜》、《全唐文作者小传校考》、《唐代文学探论》、《唐宋词史论稿》、《宋金元诗通论》、《四大奇书研究》、《唐后乐府诗史》、《孟浩然大辞典》(主编)、《孟浩然研究论丛》(主编)。参撰、参编著作有《增订注释全宋词》(约20万字)等近10种。即将出版的著作有《商周逸诗辑考》等。并在《民族文学研究》、《文学遗产》、《学术界》、《四川大学学报》等全国中文核心刊物、CSSCI刊物发表论文近100篇。其古代文学论文的高被引指数分别排名全国第一(2008年)、全国第二(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单刊转载率全国第一(1995年),湖北省古代文学研究著作入选《中国文学年鉴》第一人(与另一著作作者并列)。应邀在山西师范大学、台湾淡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作过多次学术报告与演讲。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乐府诗批评史”的研究工作。


    孟祥光博士后(以下简称“孟”):王教授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的这次学术访谈。您是当今最权威的孟浩然研究专家,我想就孟浩然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和您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前不久由您在襄阳主持召开的“2011年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一次隆重而成功的学术盛会,诚如张震英教授在其文中(《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10月在襄阳举行》载于“中国文学网”)所言:“大会汇集了当今海内外从事孟浩然研究的一流专家,收录了当今孟浩然研究的最新成果,代表了当今孟浩然研究的最高水平”。作为中国孟浩然研究会的现任会长,您如何看待这次会议?


    王辉斌教授(以下简称“王”): 孟浩然研究对于我来说,是我将古代文学研究打通关的重要一环。至于你所说的对“2011年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看法问题,我的总的评价是相当成功,相当满意。说实在的,这次“2011年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仅是一次隆重而成功的高规格学术盛会,而且也是我在襄樊学院举办五次学术会议中的一次精心之作(另外四次会议依序为:1999年10月召开的“杜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三届年会”,2001年11月召开的“全国首届孟浩然研究学术研讨会”,2004年4月召开的“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8年12月召开的“鄂赣两省古代文学年会”)。说这次会议是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盛会,我认为主要体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一是大陆与会的一流学者高端而整齐。今年七月份我在兰州开会时,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只要有傅璇琮先生参加的学术会议,就是高规格的学术会议。而在这次“2011年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除了傅璇琮先生之外,还有中国社科院的刘扬忠、胡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薛天纬教授等人。所以,有人在饮宴间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傅璇琮、刘扬忠、胡明三位不同研究方向的著名学者,同时出现在这次“2011年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王辉斌会长为学术界创造了一个奇迹。如此云云。二是毕业于首尔大学并以孟浩然研究为其博士论文的韩国学者李南钟的应邀与会,使得这次会议更具国际学术性,因为李南钟博士是当今海外汉学家中当之无愧的孟浩然研究专家,其整400页正文的韩文版《孟浩然诗研究》一书,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与会的台湾学者、澳门学者、日本学者如吕正惠、张双英、简锦松、施议对、下定雅弘教授等,也都提交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三是提前出版了傅璇琮先生为之写序、由我任主编的近70万字的精装本大会论文集《孟浩然研究论丛》,这确实是一本能代表“当今孟浩然研究的最高水平”的重要成果,相信今后凡研究孟浩然者,一定会以之为案头必备之书的。四是会议地点安排在国家领导人下榻、且有襄阳市“国宾馆”之称的南湖宾馆,极大地提高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会议环境的层次与生活质量的档次。我自1982年迄今,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近100次,但真正能与这次“2011年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相比者并不多,我这样说,虽有“王婆卖瓜”之嫌,但却是大实话。所以,这次盛会的召开,必将会对今后的孟浩然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孟:这次召开于襄阳的“2011年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确实是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其对今后孟浩然研究的深远影响更是值得期待,必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学者加入到孟浩然研究的行列中来。与唐代其他诗人的研究一样,真正意义上的孟浩然研究也有近100年的历史了。如果将新中国成立以来62年(1949年—2011年)的孟浩然研究进行一次分期总结的话,您认为应该如何分期,不同阶段的孟浩然研究又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各有什么特点?


    王:您这是一个具有明显的“当代孟浩然研究史”性质的话题。一般说来,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2年的时间里,人们大都将对文学史上一些个体文学家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1949年—1966年)、中期(1967年—1976年)、后期(1977年—2011年),其中,后期又被称为“现在”、“现在时”、“当代”等。孟浩然研究亦大体如是。前期参与孟浩然研究的学者,主要有林庚、陈贻焮、刘逸生、刘开扬、王达津等先生,其中以林庚《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1957年)、王达津《孟浩然的生平和他的诗》(1964年)、陈贻焮《谈孟浩然的“隐逸”》(1954年)、《孟浩然事迹考辨》(1965年),以及《光明日报》编辑部编发的《关于孟浩然及其<春晓>诗的争论来稿综合报导》(1959年)一文最具代表性与典范性,并对其后的孟浩然研究产生着很大影响。这一时期的孟浩然研究,主要表现出了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注重对孟浩然作品特别是一些名作的解读与品鉴,一是对孟浩然生平事迹进行了具体考察,而以后者的成就又尤为突出,如陈贻焮《孟浩然事迹考辨》对孟浩然行年的详细排比与游踪的翔实勾勒,王达津《孟浩然的生平和他的诗》对孟浩然多次游京洛的发现等,就都在孟浩然的研究史上站有重要地位。中期为“十年文革”,孟浩然研究的成果基本阙如。后期即孟浩然研究的“现在时”,是孟浩然研究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从时间上讲,正好35年。这35年的孟浩然研究,其成就之辉煌,成果之丰硕,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巨大,均属盛况空前。这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基础研究堪称整个古代文学研究特别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面旗帜。这里所说的基础研究,主要是指对孟浩然诗集的整理。截止于2011年12月底,孟浩然诗集的整理本,共出版了七种之多,即:游信利《孟浩然集笺注》(台湾,1975年)、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1988年)、徐鹏《孟浩然集校注》(1989年)、曹永东《孟浩然诗集笺注》(1989年)、赵桂藩《孟浩然集注》(1991年)、李怀福等《孟浩然集评注》(1992年)、佟培基《孟浩然集笺注》(2000年)。另外还有陈抗等人编的《全唐诗索引·孟浩然卷》。仅就七种整理本言,这是唐代任何诗人作品集的整理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这些整理本的推出,为本期的孟浩然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