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候鸟轨迹勾勒出的国家成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有史以来人类经历过的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潮已经在中国发生———民工潮。作为个体的一位位农民工到底为何来到城市里?他们期望在这个时代获得怎样的认同?他们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又如何来看待他们? 
  《金融时报》中文网资深记者魏城的新书《中国农民工调查》,正是尝试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国最为发达地区的农民工的生活,以及集中采访众多这一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来回答这个“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意义和影响都难以估量”的题目。 
  作者魏城是诚实的,虽然49岁的他在33岁前都在中国生活,却不得不承认“应该大幅度降低由我自己‘全面把握’和‘充分理解’这场巨大社会变迁的野心或目标”,而“最多只能以‘远观者’的身份,去中国实地感受一下……这场在外人看来如同幕布之后上演的大戏”,“为中国国内读者提供一份‘局外人’独特的‘观后感’”。而仅仅是封面已经说明了书中的一切:套用安迪·沃霍的现代艺术经典符号———丝网九格套印技术,图像原型却是一位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民工的头像。这是一本从西方角度、以西方语汇、用西方思维而编写的书籍,即使它是关于中国主题、用中文写作、并且在中国出版。 
  中国的城市人口很快将超过农村人口,这是一次“革命”。但如此巨大的变化并未为身处其间的我们带来太多可以意识和感觉到的剧烈激荡。于是我们需要的刺激与提醒可能来自两个途径:一种是《中国农民工调查》式的远观式的解说,另一种则是我们自身体验的周遭生活,例如“春运”。 
  这或许正是魏城被问到,中国自1840年以来最重要的变迁是什么时的回答的最好注脚,这一“未曾经历改朝换代,也未曾闪现刀光剑影”的进程,才恰恰是关于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态最为深刻、最为实质、意义最为深远的变化。正是这些沉默而坚韧的人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努力在种种的异样眼光与边缘尴尬下生存,却又难以割舍黄土朝天的故园。他们用候鸟般不断地往返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生命轨迹,勾勒出这个国家的成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